摘要:爱蹦爱跳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幼儿园舞蹈教学通过系统教授幼儿舞蹈,顺应其天性发展及兴趣需要,达到强健幼儿身体,丰富其审美艺术体验,陶冶良好情操的目的。本文基于浅谈幼儿园舞蹈编排及教学技巧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编排;教学技巧
引言
舞蹈教学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舞蹈教学中,幼儿的肢体、性格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教师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舞蹈教学需要推陈出新,需要深入研究其内在的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舞蹈素养,对幼教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内涵
舞蹈是幼儿艺术类课程的重要分支,它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大多数幼儿园的舞蹈教学,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我园幼儿园舞蹈教学主要包括三种教学形式:园内常规舞蹈教学、班级课堂舞蹈教学、家庭作业。这三种形式的教学相互穿插,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肢体、思维发育。
二、学前教育中舞蹈的教育现状以及重要性
近年来,家长开始重点关注孩子们的美育教育,舞蹈教育就是美育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龄前儿童形体的塑造、审美观和情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来看,虽然总体所接受的舞蹈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所接受的舞蹈教育是不够专业而且地区之间分布也是不平衡的。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完成对于幼儿的启发性教育。老师教学、幼儿跟着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幼儿的模仿能力,他们的肢体协调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促进了他们神经系统的健康发展。然而对于幼儿来说,舞蹈教育带来的更重要的是艺术熏陶,他们的审美和情操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被启蒙,舞蹈的动作学习过程也是对于幼儿大脑的开发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注意力和想象力。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教学,舞蹈动作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一些优美的动作培养了幼儿的美感。总的来说,学习舞蹈的过程就是幼儿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幼儿在不同的舞蹈类型中领略不同风格的美,学会欣赏不同的美。一些幼儿还可以通过学习舞蹈找到自身的乐趣,从而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同时也使幼儿不断地去丰富自我。
舞蹈的律动和动作的优美培养了幼儿的美感,在一些舞蹈的配合动作当中也让幼儿学会了和他人共同协作的力量,他们对于舞蹈动作的想象锻炼了幼儿的智力。舞蹈教育的开设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它还需要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注重幼儿舞蹈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个教育阶段都应重视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学前教育阶段也不例外。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幼儿舞蹈教育就是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幼儿教师应该长期坚持舞蹈优先的原则,将舞蹈教学融入科学,语言,游戏等课程。在舞蹈编排、表演等环节不断创新。在舞蹈编排时,针对不同的年级,幼儿教师要有侧重点,不能一个舞蹈跳三年,没任何变化。在编排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不能所有的舞蹈一种形式。在舞蹈表演时,幼儿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提醒,表演结束时要及时给出评价,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教授注意顺序,强化印象
舞蹈教授的过程中要明确每一个动作要点,注重强调动作先后顺序,按舞蹈编排分层次展开。先把握主体动作教学,在熟悉基本动作之后,将队形变化加入其中。舞蹈动作教学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下后上,先整体后细节,先节奏后动作的原则,保持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避免幼儿产生心理压力,逐步培养幼儿对于舞蹈的热情与信心。在教授舞蹈队形变化时,可通过口号或编号的方式反复训练其站位,加深幼儿记忆,也可探用提问方式,明确幼儿对自身位置的认知。
五、巩固授课内容进度适中
教授一支舞蹈要有一份清晰的进度表在心中,并且根据幼儿的客观水平进行调整。在每次教授新动作之前都要反复巩固上一次的授课内容,动作熟练之后,要对手位脚位及面部表情等细节进行微调。在日常训练中强调舞威训练,提高其韵律威及审美力,鼓励幼儿表达。做到每次新授课既是内容上的新,也是对于舞蹈认识上的新,更是幼儿舞蹈水平的新,他们正是在这一次次不断的收种与实践中,努力成长。
结束语
总之,幼儿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舞蹈教育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注意寓教于乐,以游戏为主.幼儿园舞蹈游戏有各种形式,如通过舞蹈学习知识的游戏、健身游戏、表演小故事的游戏等,游戏舞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张汝琳.幼儿舞蹈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路径[J].北方音乐,2019,39(20):138+142.
[2]严丽媛.幼师舞蹈教学中幼儿舞蹈的创编要点[J].戏剧之家,2019(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