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知名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就是对于整个20世纪西方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学习,如何使数学回归到生活,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教育即生活”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教育即生活”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具体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路径分析;
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不断地加大,不少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很是惧怕,如果能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之中学习数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数学学习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使用数学思维、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具有双重的价值。
一、“教育即生活”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将生活之中的实例带到数学课堂上,帮助学生从生活之中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注重材料选择的实用性。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到学生的实践练习。“教育即生活”理念的真正落实,需要从课堂生活素材的学习开始,使得学生可以借助于数学来处理日常生活和未来学习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二)趣味性原则:合适的素材的引进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现象,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选择课上使用的素材时,要注意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切入思考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和素材,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素材在学生心中的鲜活感,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化素材的引领来深入的思考数学问题。
(三)主动性原则:数学想要学得好,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前提下。因而在数学教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师一定要努力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育即生活”理念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使得所有学生都不再对于数学知识感到陌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感觉有话说,这就给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来提供了前提条件。教师应当把握住这一前提条件,在数学教学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爱上数学。
(四)辅助性原则:当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地姿态投身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后,教师就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数学老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定位,以“引导者”的身份,来辅助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过程,适时地在学生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加以点拨,进而启迪学生们的智慧,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基于辅助性原则构建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在数学课堂上营造更加和谐的师生氛围。
二、“教育即生活”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的实施路径探讨
(一)在新课导入的环节之中贯彻“教育即生活”理念
新课导入环节使课堂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之中贯彻“教育即生活”理念,可以在课堂的最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有趣有用的一面,减少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隔阂感,消除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恐惧感。在开展函数部分的学习时,笔者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会首先在多媒体上给出一天的气温变化图像,引导学生在天气图像与函数之间建立起联系。带领学生观察理解图像的单调性与连续性概念。天气图像的变化与每一位同学的密切相关,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新课教学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
(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贯彻“教育即生活”理念
杜威先生曾经说过:“一盎司的经验远胜于一吨的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贯彻“教育即生活”理念可以很好地打造出充满天真与活力的数学课堂,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在学习直角坐标系概念时,我会在课堂上分给各个小组的同学一张北京的地图,要求学生以天安门为原点,结合之前学习过的比例尺知识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尝试分析北京各个知名景点都处于哪一个象限,给出各个景点的位置坐标。以生活化的素材为载体,学生们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与体验之中,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在课后的作业安排之中贯彻“教育即生活”理念
“教育即生活”理念的真正实现不仅仅需要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下功夫,还要求教师能够将数学真正的延伸到学生的课后生活之中,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之中使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使用数学来思考问题。数据统计与分析部分的学习与学生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一部分知识理解透,使用其去解决生活之中的问题,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在讲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会转变以往的理论作业安排形式,将全班的学生按照家庭住址的远近划分成一些学习小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当地空气污染指数分析研究”为课题,实际的借助于数学知识去处理一些生活问题。学生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到本地的相关的空气指数数据,以小组为单位一同的分析计算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等等,结合当天的天气变化情况与人类活动情况,推测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之后安排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结论与互联网上的相关研究,制作出一些相关的传单,以社区志愿者的身份向大家选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出行理念,在整个的实践过程之中学生在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增强了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结语:无论是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本质上都强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理论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之中认真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悄然的渗透生活化的素材,日积月累,帮助学生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孙志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中学数学,2020(12):94-95.
[2]边巴次珠.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85.
[3]肖娅.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J].学周刊,2016(08):111.
[4]唐斌,朱永新.杜威“教育即生活”本真意义及当代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