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维护技术》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20年3期   作者:涂岸
[导读] 这些年来,我国设立了一系列的智能变电站,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强度。
        摘要:这些年来,我国设立了一系列的智能变电站,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强度。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是目前发电厂安全和稳定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对智能变电站的工作熟练掌握,并对其有专门的调试和维修工作。而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应针对变电装置的各个方面来展开测试工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开展调查工作,既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又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维护;技术
        1智能变电站概述
        目前,智能变电站已成为电网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已经建立了智能控制平台,为了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数字化的管理,让他运行更加稳定、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它的未来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现在我国在电力建设中大力推广智能变电站,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的运行和维护也在进行中。相关人员也将重点放在了这上面,为了有效的完成管理工作,可以说完成继电保护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电网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运行效益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2.1设备故障问题
        设备是支持继电保护系统工作的必要条件,但由于智能变电站的工作周期较长,工作任务量较多,所以继电保护设备难免会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或是时间因素而产生老化或磨损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一旦发生故障,势必影响信号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上报结果的精确程度。造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首先,由于智能变电站当中的继电保护设备长期处于户外工作,所以外界气候因素和自然因素能够直接对设备造成影响,比如湿度或是温度发生变化,或是腐蚀物质的堆积,都会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不仅会导致设备短路,而且一旦故障扩散,势必引发更加严重的危机,造成供电企业大量经济损失,并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除却日常自然条件变换外,自然灾害也是影响设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造成继电保护设备出现故障的人为因素,大致体现在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足,在设备的实际应用当中,由于自身专业水平缺乏,或是职业精神模糊,都会影响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进而导致设备产生故障,并且由于设备对于继电保护以及智能变电站具有明确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还应当定期进行养护和维修,而一旦工作人员自身意识缺乏,同样会导致设备内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进而在长期的工作当中形成故障。除以上两点因素外,设备自身的质量以及自然老化也是造成故障的主要成因,所以在实工作当中,则需要电力企业能够全方位进行把控。
        2.2信息沟通障碍
        由于智能变电站对于信息的处理和传输速度要求较高,所以一旦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信息沟通障碍的问题,势必造成相关指令失效。用以支持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沟通的主要手段在于光纤的使用,而由于光纤线路相对较为脆弱,所以一旦在工作当中光纤出现弯折或断裂等情况,则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输效率,不仅导致变电站工作受到阻碍,更加由于维修而产生大量成本支出。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技术的具体应用
        3.1装置硬压板防误控制
        众所周知,由于装置硬压板特有的性能,不能实现主动式的防误控制,只能进行人为操作式的防误控制。基于此特性,可以将其硬压板应用于检修工作,即检修环节中出现误投操作时,其硬压板能发挥应用价值。检修工作中相关人员投入或退出硬压板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票的步骤来操作。由于将其硬压板应用于检修会进一步影响其联系的其他装置的稳定运行,尤其是硬压板出现误投现象时,会导致操作系统的闭锁现象,严重时还会引发设备危险事故。因此,相关人员在应用硬压板时候,要明确硬压板的应用位置、何时才能投入或者退出硬压板。

只有明确具体的硬压板应用位置点,才能在实际出现异常现象时大概找出出现事故的位置和主要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保障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出现硬压板误投退事故后,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风险判断机制对策,并遵循其风险调控原则实施多种补救对策,最大限度降低其保护功能出现闭锁概率。开展相关的补救措施时,要进一步开展实时监控与投退压板的环节,即从具体的压板状态中观察其变位信号,根据发出的信号状态进一步开展其风险判断机制措施,由此得到科学合理的补救方式,并积极应用于继电保护装置,充分调整一次、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另外,还有最本质的方式即应用风险告警模式,将其不断输出到监控后台,以保障手动式操作得到有效输出。
        3.2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技术
        针对检修过程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分析,可以明确其保护装置与整个系统的关系,即只有隔离其保护装置,才不会在检修工作中出现误操作现象。也可以应用光纤组网来有效连接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然后整个继电保护装置可以省去物理端子,采用虚端子连接。虚端子能充分弥补装置传输信息中的缺陷点,借助更虚拟化的二次回路,将装置中的传输信息有效投入到光纤传输中。
        虚拟化的二次回路还能进一步完善软压板的接收、发送以及保护功能。在装置得到有效运行时,能够充分满足二次回路软压板的投入状态需求。不断提高的压板数量,可以有效控制软压板检修隔离过程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降低软压板中出现投退顺序错误等操作现象。从具体的虚拟二次回路可视化技术分析,虚拟回路下的软压板只有确保其可视化的操作回路性能,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保护装置检修的各项细节时,相关的检修人员要注意,在实际的实践环节经常出现一些细节故障问题而降低整个检修效率,即没有从设备的稳定运行状态着手,导致保护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技术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层次区分。正确的层次区分为装置层、检修状态层、编辑层、图形层以及检修状态执行层等。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层次区分,才能有效进行相关操作,才能保证安全无误地开展一系列任务。
        3.3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
        有效应用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有助于运维人员的日常巡视工作,即春秋检作业维修与管理工作中能避免部分错误的控制指令发出。具体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可分为3个环节。第一,装置控制环节。该环节重点内容为综合分析控制,以提升就地装置应用性能。第二,实际操作环节。该环节需要结合实际的设备操作情况,应用防误技术处理与协调各个相关设备。第三,就地运行环节。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针对装置中存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全面执行相应的就地操作。另外,也可以针对装置中存在的其他就地操作项目构建防误系统。最后,针对构建防误操作规则库进行分析,了解防误规则库还细分为设备操作、主动式防误规则库等,需进一步了解其储存设备的操作。综上所述,要从具体实际的线路保护系统和变压维护系统中落实其防误操作,以避免出现对应的闭锁情况。
        结论
        智能变电站具有独特的优势,跟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模式比较观察,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智能化以及灵敏度、速度性等更具备优越性,能够为变电站配置其他设备获得更加有效的保障。同时,构建起综合性的智能变电站属于目前电力行业发展关键性方向,应该不断的加大研究力度,将智能变电站运作提升,推动智能变电站平稳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建峰,王雪亮.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优化改进探讨[J].科技风,2019,(9):188.
        [2]杨远.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3449.
        [3]石雷,李伟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9):520.
        [4]刘学斌,孔德贵,续衍峰.配电线路全线速切继电保护技术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8(16):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