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建筑具备多样性的空间形式,比如教学实训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师生活动室等公共空间,均为不同的空间形式。对校园建筑功能设计来说,有必要结合其空间形式,合理选择色彩元素,从而优化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以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空间形式与色彩元素有效融合的价值作用为切入点,进一步对色彩元素在校园建筑功能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空间形式;色彩元素
从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的优化角度考虑,针对其不同的空间形式,采取不同的色彩元素进行搭配,能够改善传统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的不足,使校园建筑功能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及学习氛围,使校园建筑的价值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总之,从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的优化及完善角度考虑,本文围绕“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空间形式与色彩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空间形式与色彩元素有效融合的价值作用分析
(一)丰富空间形式
色彩的魅力非常之大,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高明度与高纯度色彩,可对人带来较轻的感觉;而低明度与低纯度色彩,则对人带来较重的感觉。在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空间形式表达过程中,充分和色彩元素有效融合,可以使空间形式有效丰富。例如:在学校实训室装饰过程中,装饰材料选择粉绿、浅黄色元素,可给人带来轻快的感觉,地板选择墨绿色则能够给人带来稳重的感觉;对于面积相同的两块色彩,色相、相度不同,其大小感觉不同,明度高的暖色显得比较大,明度低的冷色则显得比较小。所以,在校园实训室色彩设计过程中,可通过色相、相度以及纯度的合理搭配,使功能结构构件、教具等物体得到有效调节,并使功能空间的空间感得到有效调节,丰富空间形式,提升功能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二)使空间形式的人性化设计得到有效体现
毋庸置疑的是,色彩对人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影响。比如在校园餐厅功能空间设计过程中,便需要了解到人的酸、甜、苦、辣感受,可以通过橙色、黄色等色彩元素的搭配实现。同时,色彩能够传达出多种心理感情,比如欢快、兴奋、消沉、抑郁等等,需结合功能空间设计的要求,合理选择色彩元素[2]。在功能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合理选择色彩,能够使设计的人性化特点得到有效体现,比如年轻人偏爱轻快的色彩,老年人则偏爱沉稳的色彩,儿童偏爱活波鲜艳的色彩等。因此,在中小学建筑功能设计空间形式表达过程中,可以结合设计主要使用人群,合理选择色彩元素,使设计的人性化得到有效体现。
二、色彩元素在校园建筑功能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在功能分区中的应用
有些中小学过度重视高纯度、高明亮的色彩,墙壁、屋顶偏向使用大片的色彩,导致色彩搭配不够科学、不够均匀,影响了儿童视觉,从而激发他们的情绪上不稳定或使其产生易怒、烦躁的负面情绪。由于没有注重到儿童的实际心理感受,使得其缺少幼儿色彩的偏爱性,不利于幼儿感性思维的提高以及认知能力的培养。为了使校园建筑功能设计效果得到有效优化。可以合理利用色彩元素,使校园建筑功能分区更加明晰、准确,为师生及家长等主体对象带来鲜明的视觉识别。例如:电子阅览室可以使用深绿色元素;校企合作实训中心使用蓝色元素或者浅灰色元素;创意作品展示中心(学生的美术作品、手工作品等)可以使用黑色元素或者深灰色元素等;日常教学教室搭配白色元素和黑色元素,墙壁选择白色元素,在张贴一些通知信息上,一目了然;教学黑板选择黑色元素,与墙壁白色元素搭配,给人一种舒服的视觉感受[3]。
不同色彩有不同的引导隐性行为,比如红色等饱和度较高的亮色,会让孩子产生兴奋的情绪,产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如果是蓝色偏多则会让孩子瞬间安静下来,去思考所处的环境的安全性。为了使孩子能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可以对游戏设备中的色彩进行合理点缀和拼装。总之,通过色彩的合理应用,使不同的功能空间形式得到有效表达,丰富、优化并完善校园建筑功能设计。
(二)在功能空间调节中的应用
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大概超过85%的环境信息源于视觉感官,通过视觉感官可以将空间的形状、色彩、功能家具布置等明确地感受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色彩对空间的大小、远近,主要是通过人对色彩的错觉进行调节的。比如红、黄、橙等高明度暖色称之为“前进色”,蓝绿等低明度冷色称之为“后退色”。针对一些空间偏松散的情况,可以使用前进色,让空间的紧凑感得到有效体现;反之,针对一些狭窄空间,比如狭窄的走廊,则可采取后退色,让空间的宽敞感得到有效体现。而为了让空间展现明快的特点,则可以选择一些明度较高以及色彩纯度较低的色彩元素,使空间的明快感有效体现,并使压抑感有效减少。除此之外,对于校园实训室来说,由于相关教学设备、大型结构物等可选择浅色调,使其笨重感有效缓解;对于校园图书馆功能空间设计来说,可以使用暖色系的色彩元素应用到大厅当中,使大厅管理服务中心设计的整体温馨感有效体现;与此同时,在瓷砖设计方面,采取黑白搭配的形式,使设计的规律性有效体现[4]。总之,色彩元素的合理应用,可起到调节功能空间的作用,校园建筑功能空间设计值得借鉴及应用。
(三)在功能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应用
要想让功能空间设计体现文化属性,营造文化氛围,合理选择色彩元素非常重要。并且,对于校园建筑来说,和传统的一般建筑存在很大的区别,校园是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地方,体现其文化属性非常关键。例如:计算机实训室可以选择蓝色元素,给人带来一种平静、沉思的感觉,体现计算机的科技感;而对于学校图书馆、食堂等,则需注重绿色元素的使用,营造一种平静、温和、舒适、无刺激的氛围。总之,色彩元素在功能文化氛围营造中的效果显著,需根据校园建筑功能功能、用途,合理选择色彩元素,在体现其功能功能的同时,将其文化氛围有效营造出来,使师生能够在教与学当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充分体现出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的价值功能。
整洁、整体色彩可以有效使得中小学的颜色不那么杂乱无章,也能有效地杜绝色彩污染的严重视觉问题。比如在北京的众多游乐园中,设计师通常选用比较醒目的黄色作为建筑整体的主色调。黄色在现实建筑中,常被用于健康、安全设备、危险标识与提示等,具有绝对的醒目与引人注目的效果。在儿童辨别颜色的过程中,黄色作为醒目的颜色更是被大多的儿童偏爱,意在为儿童提供休闲、娱乐环境的同时,积极通过环境的创设开发儿童的智慧,影响儿童的心理与情绪,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以此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空间形式表达少不了色彩元素的应用,合理科学应用色彩元素,可以丰富空间形式表达,使空间形式的人性化设计特点有效体现。因此,在校园建筑功能设计过程中,可通过色彩元素的有效应用,使功能功能分区更加明确,使功能空间得到有效调节,并使功能文化氛围得到有效营造,以此增强校园建筑功能设计效果,进一步为校园建筑功能设计的优化及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维仁.超越轴线迷思:地景与院落的校园设计笔记[J].建筑学报,2020(Z1):92-98.
[2]孙阳.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76-77.
[3]邵如意.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07):96-97.
[4]李宝童,凌洁.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0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