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7期   作者:朱朦静
[导读] 现在是一个自由多样、互相包容的建筑时代。
       摘要:现在是一个自由多样、互相包容的建筑时代。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逐渐兴起,建筑整个市场顿时鱼龙混杂。因此,如何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设计出既富有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我国的古建筑遭受到史无前例的破坏,并对建筑设计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产生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将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进行融合,才能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本土化
1地域性建筑的内涵
        一个地区的人文、地貌、历史、周围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建筑的地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筑风格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例如,现代正在兴起的仿古风,将古代的亭台楼阁与现代的高楼大厦、玻璃瓷砖相结合,亦或是使用现在的材料制造古代的东西,如拱桥、坊子,这些关于古代的设计,都是仿古。但仿古的前提是,必须对古代的东西了如指掌,否则二者无法契合,反而显得不伦不类。如果想要表达出对于传统的向往与热爱,就要精通古代的建筑及精神,进而通过一定的布局产生质的变化,使自身的生活环境即拥有古代的古风古韵,又拥有现代的车水马龙。地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沉淀的物质净化与精神结晶。地域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自然环境的展示,通过当地科技、宗教、文化、艺术、风俗等内容,将不同的地域文化展示出来,使人们的生活行为得到启发,通过零碎的店主装饰与设计,深化当地文化风格,将城市独有的文化气息展现出来,更融入创新元素贴近人的生活,让各地的旅游人士都可以从建筑中感受到当地的人文气息。
2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结合原则
2.1凸显地域文化
        当代城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都会散发出城市特有的人文气息。所以,当做不同的城市建筑设计工作,都需要与地域文化内容相结合,尽可能地去了解该城市的发展战略,如:青岛的城市建筑设计,不但要将青岛的齐鲁文化考虑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之中,并对该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塑造在建筑设计之中,通过该方式吸引不同地方的人才,增强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可以说,地域文化与城市设计可以站在民族文化的视角下,城市的建筑是人文与历史气息的感悟,它可以增强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对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
2.2美学原则
        相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设计师需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发现不同地域所附有的特色,将其与本地人文内容、文化及自身的创新结合起来,再以建筑工程的方式展现出来。不管是何种建筑产品,其与地域文化都有特殊的关系,所以,地域文化的展现形式,更要不断地深思,将城市中特有的文化内容、生态环境、地理特色纳入思考范围,如:服务区的景观观赏程度,增加不同的绿化设计,有效改善建筑设计整体性,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将该地区文化特色体现出来。通过上述内容总结建筑工程设计的重点,搜集有关城市的素材,才可以将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使建筑设计更有深度。
3我国地域性建筑的发展与创新方向
3.1通过空间营造来表达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就十分注重对空间的营造,他设计了苏州博物馆的立体几何天窗,这种设计思路突破了中国传统设计理念,也被称之为“大屋顶”。“大屋顶”的产生不仅突破了中国古代建筑单一的屋顶设计思路,还解决了采光不足这个致命的缺点。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中而新,苏而新”这个切合实地的设计理念,这也是对于建筑思路的一种突破。

“苏”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结合苏州历史传统文化、人文历史及地形地貌进行设计,而“新”这个字则是对于选料及原材料方面的创新。贝聿铭先生一向把人生最具有挑战的目标设定为设计博物馆,在地址选择上,选择了他认为是“圣地”的太平天国的忠王府附近;在用料和设计上,通过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了苏州博物馆屋顶的框架线,同时借助数学的几何方面知识,让苏州博物院更加贴合江南建筑特色,并且促使其与附近的建筑互相融合、形为一体。贝聿铭在设计的时候还考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融进苏州博物馆内,让其既具有东方设计的古韵,又不会在一一片古建筑里显得突兀。
3.2通过对本土材料的应用来表达
        自古以来,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质都在互相影响。人们在自身所属的地域生活久了,就对当地的气候、地势、环境及材料产生适应,导致建筑风格因地而异、有所不同。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特色成为不同地域的标识。制造建筑的材料影响着建筑本身的风格,而建筑本身的风格又影响着地域本身。比如,中国东方的竹子、荷兰的石砖、北欧的木,不仅仅代表着建筑的特色风格,而是成为一种精神依赖、文化传承。时代在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混凝土这种既方便又实惠的新材料代替了原本的竹子、砖和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各地的特色建筑都开始统一。长城下面的竹屋就是其中的代表。长城的竹屋随着地势的变化高低起伏,一方面拥有长城蜿蜒不绝、高低起伏的特色,另一方面与长城及地势融为一体,这是证明这种设计思路最好的案例。
3.3通过细节来表达
        中国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在中国的古代建筑学里,不同的空间形态决定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特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它就是空间艺术。在中国的建筑设计思路中,空间艺术与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识是无法分离的,在中国各地的建筑设计中都可以体现这一点。目前,我国利用更高的技术设计出了更贴合这一点的建筑,处处都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使中国传统在当代重新充满活力,这也是对中国传统的延续。
3.4建筑理念和时代要求的结合
        城市的建筑设计更应与时代相融合,将城市的风格与特色彰显出来,与时代发展、与地方发展战略相符。如:青岛的城市建筑更应秉承其历史文化遗留的内涵及发展战略,使城市建筑更具有观赏价值。建设的学习与探究,探索生活给予的地域文化现象所带来的附加含义。青岛与青岛啤酒就是相互成就的,充分重视地方发展符号,并将其以更独特的形式延续下去,才能做好城市的建筑设计工作,使建筑成为对外传承本地文化的一种载体,帮助城市完成自身的发展战略,不断汲取优秀的设计经验,才能根据本地发展情况融入更多创新,使我国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对于提升城市建设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21世纪,关于建筑方面的设计理应围绕地域文化这一点展开。地域文化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各地的人文历史。各地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鲜明的地域特色,地域上的材料、气候、环境及人文特色都影响着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促进地域特色的发展,二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与此同时,地域文化对民族风格和人文历史发展有着互相扶持、互相促进的作用。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只有理解地域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才能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建筑设计。而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材料选择方面也应考虑地域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地域文化必将成为今后设计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张阳,朱全鹏.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77.
[2]焦成成.探讨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呈现的表象与精神[J].门窗,2019(11):106.
[3]罗金连.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文化产业,2019(11):8.
[4]孙隽杰.地域文化下的敦化沙河沿度假小镇特色街区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