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7期   作者:穆拉迪力?佧米力
[导读]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面对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做
        摘要:目前,我国乡村振兴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面对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做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解,探讨时代发展下土地利用规划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利用规划;乡村振兴;振兴战略
        引言
        改革开放41年来,城市发展优势逐渐突显,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增大。为确保城市带动乡村发展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应当坚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乡风文明等主题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治理有效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乡村振兴重要前提,应当加强对其规划编制原则与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分析,确保在新环境形势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进程。
        1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同时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前进和发展主要的驱动力,但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过度偏向城市政策,而导致农村地区发展受到了忽视,进而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成本低廉的资源和贫困人口,城市则拥有大市场,但是,农民个体产出水平有限以及分居散住情况导致农村地区集体沟通交流的成本比较高,这样造成了农村地区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要对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城乡实现统筹兼顾和进一步发展完善,促使大量的资本、土地劳动力可以实现双向流动,避免出现乡村病,实现乡村振兴。
        2乡村振兴下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实践工作方面
        虽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了对镇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有效延续,经过实践丰富了建设用地内部优化方法与规划编制工作经验。但规划的政策指引、法定地位尚未明确,与乡村近期建设内容脱离,对乡村各类建设用地的规划安排与具体布局等缺乏详细。村土地利用规划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推广。
        2.2土地利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与管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对生态问题的不重视、土地资源严重的浪费、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质量不断下降等。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促进对农村土地资源科学有效的利用与管理。规划的基础就是乡村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反映出的问题,因此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编制人员一定要到乡村做具体的调查与统计,并在综合分析乡村的现状以及发展条件后,规划乡村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2.3资金效益体现单一
        近几年,农村规划过程中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关注扶贫政策,同时融入了融资等诸多方式。但是,乡村项目实施过程之中还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资金相对紧张并且渠道过于单一,往往是依赖于政府融资平台相应的贷款。另外,项目融资的过程当中限制比较多,资金难以实现顺利到位。随着当前中央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力度日益增大,贷款难度过大以及融资门槛过高,这样就导致后期规划的过程当中严重缺乏后劲,在资金相对局限的情况下,对于项目资金进行整治,一般是将资金用在公共服务以及村内基础设施的改善方面。
        3乡村振兴下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措施
        3.1与其他规划相协调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综合性安排,为避免与乡村其他规划互相冲突,实现“多规合一”的要求,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应与其他规划相互协调,与乡村规划、环境规划、产业规划等相融合,从总体利益出发,对各个部门、单位的规划进行统筹安排,使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成为一个全面协调、多规融合的规划,使规划更合理,更好地促进乡村土地科学合理利用。


        3.2合理规划
        首先了解实际情况是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前提;对此,应当采取驻村体验与调查问卷、外业踏勘等方式,引入大数据应用与无人机航拍等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村域资源条件与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农产品种植等情况的深入调查,充分掌握村域发展问题与农民需求等信息。在其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将内部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无法解决需求与有重大产业发展的村,联合作为一个试点,做好村之间建设用地的调剂工作,合理安排农田布局与耕地,以切实发挥规划的作用价值。其次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当形成人人参与规划的格局,同时提高村民与村委干部参与规划主体地位。要求村民明确了解规划地位与编制内容等,全面了解村民想法与意愿。在土地整治与居住安排等方面,应当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通过协商达成统一。通过公示与听证等途径征求村民意愿,确保规划初步成果得到村民、村委干部的认可。围绕土地利用规划内容整理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民对土地利用的自治。规划审批后制订实施方案,加强对规划中项目落实的引导,确保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工作高效落实。节约集约是土地利用存量规划的主要特征,也是总体规划的重要延伸。
        3.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村土地利用规划要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目标为基础,调整乡村的各项用地结构。农村地区应该在三条红线的约束下重点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进行调整。只有各项用地的结构合理,才能使土地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率,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另外,要依照功能分区的要求,对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项用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其中,村民生产生活区、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区、乡村生态区的划分和布局对乡村的稳定发展尤为重要。规划时,要按照行业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目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努力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和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4开展全域综合治理
        第一,在科学合理土地规划的引导之下,对于涉农资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整合,促使各方面要素实现合理顺畅的流动。与此同时,还应当动态化实施空间布局的优化工作。第二,在当前城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切实保障农业新业态、新产业顺利发展。第三,对于用地总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切实保障基本农田和耕地,同时恢复生态环境,对于生态用地保护的范围进一步加以明确。第四,要转变以往分散式小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对于劳动力、资金、土地及技术等各方面的生产要素要不断优化,促使土地经营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3.5优化规划编制内容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内容范畴不断拓展,逐步向产业与生态等多要素的聚焦融合趋势演变,应当加强多规融合等技术手段的研究,确保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既能完成土地规划工作内容,又能承接新形势赋予规划的历史任务,实现用地布局合理安排,以及村域生态、生活与生产等空间的优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应当摆脱传统规划体系限制,应当切实围绕乡村内生需求、因地制宜等原则科学展开规划编制。不同地域与类型规划的驱动需求不同,应当综合产业发展与资源优势等发展条件,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编制。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为了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应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加强综合治理。一方面需要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以及实现股份制经营。另一方面,应当实现三产融合,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发达。其次,构建互联城乡互利共赢机制,促使城乡之间资源可以实现良好的流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黎明.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考[J].四川建材,2019,45(6):37-38.
        [2]李晓亮,吴克宁.耕地占补平衡约束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资源管理[J].土壤通报,2019(2):298-303.
        [3]刘心锐,蔺雨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构建[J].管理观察,2019(20):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