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伴随着建筑市场长期的粗放式发展,以现浇为主的传统房屋建筑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建筑功能、品质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而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及工程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多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然性;迫切性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其建筑技术和建筑规模已经遥遥领先其它发展中国家。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和木结构装配式三种形式。它是以“六化一体”为基本特征的建造方式,即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模式化、施工配装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应用智能化的生产特点。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较高,建筑质量更有保障,资源更加节约、能耗减少,绿色生产,噪声污染小等优点。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从材料类别上来说分为三大类: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目前我国建造的建筑类型以剪力墙住宅为主,而剪力墙住宅建筑材料又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故本文所阐述的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与国内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较而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均采用工厂预制而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设计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专业协同要求比较高,严禁后凿后开孔现象,构件一旦生产出来就难以再修改;2.工厂化生产能够提高混凝土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3.施工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安装误差以毫米为单位;4.要求建筑全装修,相比较现浇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后期随意装修造成的结构破坏更容易引起重大质量事故;5.信息化程度较高,结合BIM技术,集成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重要信息。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使其能够将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管理等建造环节全部打通,从而实现对建筑全产业链的协调整合。
2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要求的迫切性
与传统建筑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采用构配件工厂化预制,实行规模化生产,规范化施工,在信息集成可控性管理下必将产生规模效应,这必将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绿色施工、并达到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环保等目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可降低模板、水泥、沙石等消耗;钢结构装配式建材拆卸后可循环利用;而木结构装配式建筑,木材不但可以循环利用,还是可再生资源。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不但节能环保,而且还可以大大提升施工效率,如一栋家用别墅的建设,如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建设,工期6-12个月,而采用装配式建筑方法工期可缩短至8-20天。另外,精细化施工与管控,也大幅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如2019年6月17日某市6.0级地震发生后,某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中心专家赴受灾现场对某市地区在建和已建装配式建筑的震后状况开展全面调查,发现各类装配式建筑均结构完好,构件连接部位均未发现开裂现象,达到规定的“小震不坏”的设计性能水准,反映出装配式建筑同样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文明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形式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意义重大且深远。
3装配式工程设计中的重点
1.做好立面结构设计重点,装配式建筑的立面结构设计一般要求全面、灵活,并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建筑构件外墙颜色设计时还应根据建筑构件的不同性质进行各种建筑颜色的搭配,以利于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此外,由于不同部位的建筑材料,要充分实现整个建筑的美,在建筑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整个建筑设计的整体特点。此时,需要分别考虑的是装配式和非装配式建筑。最后,根据设计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设计建筑的主体外墙夹层结构,体现这种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优势。最后,要注意充分发挥传统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使室内外墙的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多样化。2.建筑物的节点接缝设计要求,建筑物的节点接缝设计要求合理。因为施工管理节点往往是直接决定一个施工节点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对于大型装配式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应特别注意其结构质量。特别针对一些易发生渗漏或墙体防水性差的墙体,如水泥墙体防水接缝和玻璃门窗墙体接缝,需要施工人员仔细考虑实际情况和具体性能,以便于保证施工材料的安装到位。在每个工程节点的设计节点处,要注意保证每个节点的合理性,并根据每个工程节点所在区域的实际节点情况及时进行分析,以利于保证工程施工中的节点设计的合理性。
4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智能化生产时代趁势的必然性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然建筑业容纳从业人数高达5600万余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与其他行业以及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建筑业中手工作业多、工业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工人工作条件较差、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建造过程的资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重。从宏观发展来说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需要变革。而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精细化生产、智能化生产等特点及施工方式是推动建筑行业劳动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BIM信息管理化施工,智能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将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成本的管控、效率的提升、质量的优化都意味着大量的智能机器人必将活跃在建筑生产、安装、运输管理等各个阶段。建筑工地上的劳动力必将由体力型向智慧型转变,知识化、年轻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工人们和工程师们,将替代农民工进入到建筑的工业化生产环节中。随着市场的良性竞争与优化整合,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建筑业必将迎来智能化建筑时代,这也是时代趋势的必然。
5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的看法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美国日本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差别非常大,美国、日本基本是因为居民没有地方住才开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的,但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原因与之相比却不是那么迫切。有需求才会有动力去做。现在因为装配式建筑发展不成熟,造价不是谁都能接受的,很多人不能接受造价的变化,如果不想任由时间来掌握主动权,那么就需要一些强硬的手段。所以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管控需要十分强硬。一些规范也需要细化完善。但装配式一定会成为建筑施工的主流,因为绿水青山是我们新目标,也因为装配式建筑成熟可以证明一个国家的成熟。
结语
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的绿色环保性能,促进了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倾斜与支持。但是,它的发展也应注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能盲目强制性推广。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时,如兼顾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就能更合理的节约现场作业工期,从而更好的达到节省费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丁桂丽,徐峰.装配式建筑装配方案评价指标体系[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6(05):137-143.
[2]李志武.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若干思考与对策[J].建设科技,2020(Z1):20-24.
[3]孟楠.装配式建筑的上海实践:发展历程、模式特征与经验启示[J].建筑,2020(02):14-18.
[4]于思淼,片锦香.浅析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和信息化[J].品牌与标准化,2019(0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