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和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期   作者:谭光宇
[导读]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满足相关的规范规定,需要加强对现有结构或者新建结构的质量检测。大量的案例表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影响着工程整体的质量水平,所以应当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以及提高检测结果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措施
        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业内人士逐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主体结构质量,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主体结构作为建筑施工的关键部分之一,必须加强其质量检测力度,这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和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将主要就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意义、当前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方法
        作为保证工程质量检测开展的有效手段,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分为标准方法与非标准的方法两种。标准方法指的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方法以及各地市出台的标准进行质量检测,非标准的方法指的是行业自己的方法、企业的方法、技术组织公布的方法,这些方法必须经过确认才能够投入使用。当然在选择检测方法的时候,相关的检测人员应当根据科学原则来选择,坚持运用现行的方法与标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检测的流程包括现场勘查、编写检测方案、现场检测与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等。在检测前应当收集相关的建筑资料,明确检测的要求与目的,并结合检测设备的实际情况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将工程检测放在首位,通过合理的手段开展检测工作,为施工质量的评价提供重要保证。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与应用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中所常用的工程检测方法有:回弹检测法、电磁感应检测法、外观与尺寸检测法、抗压强度检测法等,接下来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2.1回弹检测法
        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材料检测方法,回弹法通常应用在砂浆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中,在检测的时候需要注意检测的要点,比如检测的温度、回弹值的率定等,为了保证检测的精度,需要对检测的部位进行选择,还需要对表面进行清理,由于回弹值还会受到原材料检测范围、成型方法的影响,因此检测时还应当对相关因素进行重视。
        2.2电磁感应检测法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中,电磁感应法的应用也十分常见,这种方法往往用来检测结构中钢筋的数量以及保护层的厚度,采用的是电磁法感应钢筋的原理。检测时检测人员将仪器的探头放在被检测构件的表面,然后通过信号的反馈将钢筋的位置准确找到,电磁感应的精度随着距离的增加的降低,而且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当在检测时检测两次,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电磁感应检测法还可以应用于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保护层厚度对于保护钢筋,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有重要意义,因此也需要把握。
        2.3外观与尺寸检测方法
        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检测中,需要检测人员用尺量的方法对具体数据进行测量与记录,这一检测方法能够为工程构件的质量提供保证。另外检测人员采用目测、拍照与量测、描绘的形式对外观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分类,比如构件是否存在蜂窝、麻面和裂缝等缺陷。
        2.4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抗压强度检测方法除了回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因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要求混凝土的龄期不得大于1000天,因此大于1000天的混凝土强度还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来进行检测,比如采用钻芯法,钻取芯样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最新的抗压强度检测方法还有雷达法、脉冲法等。


        3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3.1施工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内容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资质、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及施工人员。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之前,质量检测人员务必对工程施工单位资质、施工能力进行审查,确保施工单位符合工程施工要求与规定。检测人员应对施工材料、设备及人员进行审查,确保施工材料及设备符合工程技术标准,确保施工人员施工能力、施工技术符合工程建设有关要求。
        3.2具体施工过程的应用
        在施工阶段,一般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过程建筑结构沉降情况及施工规范性进行质量检测。其中,以建筑结构沉降情况检测为例,一般检测建筑结构的沉降率。施工过程常伴随沉降情况,普通的沉降不会给工程带来严重影响,沉降情况带来的安全隐患主要受工程所在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需要将检测点布设在建筑结构方位不同的位置上,在对建筑主体结构实施第一轮沉降检测时,需要将所有布设检测点的数据作为参考。此后,每日保持对检测的记录,通过对比数据差异,判断沉降范围是否处于安全水平之内,若超出正常水平,需要进行及时处理,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3.3竣工验收中的应用
        对竣工验收阶段的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一般包括对建筑外形结构及建筑室内规划两个方面的检测。一般而言,在首次检测中发现建筑结构未出现裂纹,需再次使用超声波设备进行第二次检测,确保建筑混凝土、钢筋等构件质量没有问题。若发现构件存在质量缺陷,应及时使用相关技术进行完善和修复。在验收阶段,一定要按照验收统一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整体的质量。
        3.4明确工程质量的检测内容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包括钢筋数量及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砂浆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等。在检测之前需要对检测的目的进行明确,并确定检测内容,因此在检测工作准备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当根据检测内容选择相关方法,对仪器进行检查,保证带齐需要的设备并查看检测环境是否满足检测内容的要求,保证检测结果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3.5完善工程检测的法规
        作为工程检测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工程检测法规的完善有利于检测质量与检测效率的提升。当前由于检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很多单位出具的报告真实性较差,而法规的完善能够加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为检测质量提供奖罚依据,有利于促进检测行业的发展。
        3.6规范工程质量检测的手段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测中,检测人员应当规范检测的手段,使得所采用的的规范能溯源到国家标准规范或者地市的标准规范,当前我国的建筑物结构复杂,因此要针对不同结构的建筑物采取不同的手段,并经过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的批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方法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争议小,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现场检测部位的选择与应当具备代表性,防止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结语
        总之,质量是所有建筑工程的生命线,而对建筑主体结构采用必要的质量检测手段,有助于发现建筑主体结构中的问题,及时改善与强化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内容的前提下,就常见的几种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就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提升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水平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朱秀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171.
        [2]喻国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7):321-32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