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在我国快速发展下,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随处可见城市中建筑工程的建设。在目前的建筑应用要求中,建筑的坚固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都是人们关注重点,其中建筑的坚固性以及美观性这两大特性,与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对建筑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即是建筑的坚固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对建筑工程的外观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规范工程施工手段,提升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经济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繁荣和发展。但是,随着当前阶段人口上涨速度过快,城市人口涌入过多,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更加紧缺。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的投入,使建筑工程从传统的矮层建筑物提升到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在施工中没有把握好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就会导致整个楼体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威胁到居住在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把控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1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的主体结构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功能和质量。近年来,随着建筑物规模的扩大和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建筑主体结构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了确保建筑项目的整体功能和质量,建设单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建筑主体结构的建设。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建设是基于地基之上的,因为建筑物的地基是建筑物的荷载和阻力的主要承担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建筑地基能够支撑整体的建设工作。整体的建筑项目由建筑的地基和建筑的主体两部分组成。因此,保证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主体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
2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的概念
主体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点,涉及到了许多技术,这些技术的合理性和落实程度,会影响到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各个方面。现阶段,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的空间比较紧张,房屋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地增加,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流建筑。建筑行业的这种变化,给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常见的主体结构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合型结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结构的类型,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打造合格的建筑工程。如果技术应用不当,会对房屋建筑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使用正确的技术来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建筑企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钢筋工程施工
在建筑工程的建构中,钢筋工程的实施能够决定工程中墙体、房梁结构以及支持立柱的稳定程度,这是建筑施工地面施工阶段的关键。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应用的方式,能够使得混凝土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在施工中,要关注材料的选择问题,对混凝土的质量、钢筋的质量、钢筋与混凝土的混合应用效果等进行关注。在钢筋的选择上,需要对钢筋的结构方式、尺寸规格等进行检验,并且重视对钢筋的标识、保存等工作,避免在钢筋的应用过程中,出现应用错误的状况。钢筋在相互连接的施工中,要考虑不同部位钢筋之间存在的差异,灵活的根据钢筋的规格,选择冷压连接或者搭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在钢筋水平受力时,可以采取冷压连接的方式。
在进行钢筋绑扎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长度进行关注,避免捆扎过于密集或者稀疏。在完成绑扎之后,要观察钢筋的绑扎状况,为下一阶段的施工做好准备。
3.2钢筋加固技术
钢筋工程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加固技术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顺序,不断完善施工管理。首先选择合格的原材料,在采购原材料时,员工应定期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审查原材料的工厂证书和资格证书,以确保所采购材料的质量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其次,检查原料规格。钢筋的类型和型号有很多,所以购买前施工人员应仔细检查设计计划,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型号,仔细考虑连接和焊接的位置,并根据施工计划以及施工工期,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避免浪费并增加营业利润。第三,合理地运输和储存。必须对运送到施工现场的钢筋进行采样并再次检查。只能将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存储在仓库中。钢筋应根据不同的型号和类型进行分类和存储。同时,必须采取防潮措施以确保干燥的存储环境并避免潮气。第四,规范加工安装操作。原材料的加工应根据施工进度有计划地进行,以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对材料的过度损害,且必须严格按照规格要求焊接钢筋。施工人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在安装过程中,应使用先进的设备采取加固措施,以避免结构移位和损坏的问题,进而完成钢筋等材料的顺利安装。
3.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当前大部分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重点。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通常都使用商砼来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品质可以达到使用的标准,企业必须要选择一些大型的口碑良好的商砼供应商。在订单中要详细地注明混凝土的标号、骨料直径以及添加剂的类型等,同时,商砼供应商和施工方都需要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测评。混凝土浇筑要采用泵送的方式,如果结构的体积比较大,就需要采用分层施工的方式,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振捣,提升混凝土浇筑的效果,避免出现中空的现象。工作人员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自由下降高度不能过大,保证在十公分左右。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结构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整体建设效果。
3.4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防水工程占据重要位置,其不但与施工进度有关,还和施工质量有莫大关系。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对一些薄弱位置进行防水处理,比如房屋的阴阳角,在正式施工前,务必做好附加层。另外,在对建筑底板上的钢筋进行绑扎时,若想避免钢筋碰掉砂浆的保护层,或是刮掉墙内的防水层,施工人员在对钢筋进行绑扎前,务必布置好临时使用的纤维板,以起到保护防护层的作用,应使用随拆纤维板和随浇混凝土的办法。待外膜完全清理掉以后,则进行外墙防水工作。此项工作需要严格依据外墙内贴的方式进行,拆除墙底压顶的保护装置,随后做好防水接头工作。除此之外,对于地下室的施工裂缝,施工人员要应用2cm厚的钢板止水带来处理裂缝,若是在施工中碰到地梁则会影响钢板止水带通过,这时需要绕行,保证钢板止水带连接处可以满焊,没有一点缝隙。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建筑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因此,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质量,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施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3):171+173.
[2]李杰.房建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8):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