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在高中进入总复习阶段后,数学复习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高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做好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温习、巩固所学知识,还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教学方法
引言:进入高中数学总复习阶段后,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任务都越发繁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抽象、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状况,科学设计总复习时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数学总复习教学效果及质量。
(一)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现状
1.总复习教学期间教师未做好准备
调查发现,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期间,教师未能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成为了数学总复习教学的致命问题之一。高中数学总复习是总结、归纳、掌握、应用全部数学知识的一个过程。所以,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高中阶段的全部数学知识。不过,目前许多数学教师未能做好总复习准备工作,导致总复习教学缺乏章法,并丧失了复习教学掌控能力,最终既无法使学生复习需求得到满足,还使总复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数学复习的兴趣及积极性。[1]
2.学生缺乏参加总复习学习的兴趣
参加高中数学总复习的学生需要承担较大的学习压力,加之需要同时应对多科科目学习、复习任务,所以会在数学复习阶段出现无从入手的现象。另外,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因此,诸多学生在总复习时出现了消极情绪,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及引导,必然会影响总复习效果。
(二)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方法
1.协助学生打好心理战
高中数学总复习是一场持久性、时间短、涉及知识面广泛的知识战、心理战,学生参加总复习期间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往往需要克服多重心理压力。研究显示,传统数学复习教学期间,必然会存在几位因复习压力过大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的学生。这种现象明显不利于数学总复习教学工作的开展。
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总复习教学时,要协助学生打响心理战首胜。通过心理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缓解复习时产生的心理压力。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打响心理战期间,应主动引导学生对自我心理压力进行调节、释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为学生传授、普及复习减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鼓励、积极暗示自己。通过采取以上方式,帮助学生战胜高考复习心理压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阳光、自信的心态参加数学总复习学习。
2.确定总复习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教师组织总复习教学期间,应确定教学目标。当前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目标涵盖两点:①明确总复习阶段性教学目标,明确各阶段需要复习的数学知识,且该阶段复习时学生应实现何种水平;②明确各节课总复习教学目标,精准确定当节课程需要复习的数学知识点、复习教学形式、协助学生精准掌握及应用知识的方法。
比如,教师在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设计、制作阶段性总复习教学目标纲领。假设该阶段复习数学函数知识,由于函数知识出现在人教版必修一及必修四教材中,所以教师可同时结合两本教材的函数内容展开教学。接着确定各堂课教学目标,如第一节课简介“函数”、第二节课应用“函数”等,协助教师明确复习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顺需要复习的知识及各部分知识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对学生总复习教学阶段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通过组织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过往所学知识查缺补漏。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及时纠正学生在复习时出现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诱发成因、制定问题解决对策。
比如,部分同学未能牢牢掌握基础知识,面对这类现状,教师应通过一对一、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帮助学生发掘、分析、解决问题。若此类问题在学生中比较广泛,教师应利用总复习课堂时间开展重点讲解工作,帮助学生探究问题成因,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若学生在某些问题上反复出错,教师应结合问题性质,重点讲解该问题设计的基础知识、题型、解题方法。
另外,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应为学生培养举一反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及准确率。
4.协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体系建设
高中数学复习的关键在于为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实现深度掌握、应用,如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各单元知识点往往就存在横纵两个方向的联系。
比如,常见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点均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讲解时,可将其串联在一起进行集中讲解,接着通过诱导为学生普及、渗透相关知识,由一个知识点诱发其它知识点;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复习“函数的概念”,由此迁出定义域、值域等知识点进行复习。利用横纵向之间的关联,使参加总复习的学生由表及里的完成复习,并循序渐进的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以此帮助学生改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5.组织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数学属于应用型学科,所以历年高考试卷均会通过数学应用题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要在数学复习教学中,通过习题讲解,为学生培养数学解题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技巧。
因此,教师在数学复习教学阶段,应通过习题练习讲解的形式,为学生培养数学解题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思路、技巧及涉及的重难知识点。
比如,在“a=(m+1)i-3j,b=i+(m-1)j,其中i,j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且(a+b)⊥(a-b),那么实数m=?”一题的讲解中,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数学填空题通常属于概念性判断题及推断性计算题。因此,答题时要坚持‘快准稳’原则,通常可采用数形结合法、直接法、等价转化法解题。”本题则可采用等价转化法推导答案,即“解:a+b=(m+2)i+(m-4)j,a-b=mi-(m+2)j,且(a+b)⊥(a-b)→(a+b)(a-b)=0→m(m+2)-(m+2)(m-4)=0→m=-2。”[2]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掌握新的解题方法。通过此类教学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培养数学思维,协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策略、技巧,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准确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复习教学期间,应多角度地为学生培养、拓展数学思维及解题能力。
6.采取讲练模式,改善复习教学效率
在复习教学期间,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及速度。因此,教师可采用讲练搭配模式改善复习教学效率。同时,采用讲练模式还能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水平及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完“函数”相关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例题组织训练活动:
例①“函数y=(a2-1)x在(-∞,+∞)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例②“若计算机成本持续下降,假设每过5年计算机价格由1降至0.5,若目前市场价是6000元,15年后价格是( )。”[3]
教师可借助相关例题协助学生巩固知识、答题技巧运用能力,改善总复习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应结合新课改要求,不断的探索、创新、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总复习教学中,更应积极探索、优化先进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策略[J].高硕.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13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一轮复习教学研究[J].陈剑.当代教研论丛.2020(06):70+85
[3]高中数学复习课探究教学的实施[J].杨俊斌.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