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引导初中生解数学题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罗莉莎
[导读] 本文从解数学题的重要性引入,再着重从如何教会学生审题、画正确图示、如何解题、
        摘要:本文从解数学题的重要性引入,再着重从如何教会学生审题、画正确图示、如何解题、规范书写解答过程等四个方面阐明了如何引导学生解数学题。
        关键词:引导、审题、画图示、解题、规范书写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进入初中后,学生所学科目逐渐增多,所学知识也慢慢变得更丰富和复杂了。而数学学好与否,不是停留在听得懂这个层面上,最重要的是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题,这是检验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解题、教会学生解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几种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教会学生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必须认真、仔细地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抓住关键词和已知条件,做出标注,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脑海中是否想到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这些信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有时解答到一半解不出再回头看,发现解答不符合题意,浪费了时间与答题区域,想快却慢了,而且删除还影响了卷面的美观。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认真、仔细地审题。
         二、学会正确画出图示
        在解有些数学题时,学会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示是很有必要的,画图实际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义,把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比如“在Rt△ABC中,∠A=90°,则三边a、b、c的关系式为____”,看到直角三角形,不少学生想当然地就直接根据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填了 a2+b2=c2,正确答案应为b2+c2=a2,而像这题只需画出一个简单的图示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所以,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得准确。画图准确,有时能使你一眼就看出解题方法,再进一步去演算证实就可以了;反之,作图不准确,有时会将你引入歧途。
         三、寻找解题方法
        解决任何问题,人们的一个策略就是先易后难,逐步解决。对于较基础的(仅考察一两个知识点)题目,这类题目一般出在刚讲完新知识点或例题后出现,解此类题目,一般类比例题的解法做就可解决。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第6-7页在讲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SSS)”后,教材对应的“练习”只要引导学生找到三组边对应相等,按例题的做法规范的书写过程即可。总之,每授完一节新课,教材随之配置的练习一般都可类比例题解法、紧扣所学新知识来完成。而一些解答题,常常是一设多问,一题多问,难度逐渐加大,解答时就应该遵循先易后难这个顺序。另外,有些问题看起来比较复杂,可以先解答一个类似的但比较简单的问题,从中能够受到启发,进而找到思路,这叫“稚化策略”。如:求每年比上一年增长(或减少)率相同问题,可先用具体的数字举例,从中发现规律,再把它转化为一般形式即若原有量为a,每一年比上一年的变化率相同设为x,经过两年的变化达到c则可列式为:a(1 +x)2=c,解这种类型的试题就可按此关系式列式了。至于解答一份完整的试卷就更应该先易后难了。解数学题常有两种方法,即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从是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达到待证或需求问题结论的方法,即:已知→结论。

如“已知平面内一点P到⊙O上一点的距离最长为6cm,最短距离为2cm,则⊙O的半径为      cm?”此题可这样引导学生:1.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得出相应的三种图示:图略(图1点P在圆外  图2点P在圆上  图3点P在圆内 )2.再引导学生发现“距离最长”与圆的最长弦的关系,从而得出如图1、图3所示两种符合题意,进而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数据就可解决问题了。
        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结论出发,一步步的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或需求问题的已知条件,进而问题得到解决,即:结论→已知。比如一些添加条件使问题成立的试题,这类问题可以从假设问题成立出发,从而一步步推出需要添加的条件,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在一道数学题中,根据题设已证出第一问,即证一个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第二问问:在(1)的条件下,∠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这题就可以先假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从而经过推理得出∠A的度数,问题就此得到解决。所以这种利用逆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分析法也是解数学题常用的方法。
         四、规范书写解答过程
        学生的规范书写要从平时抓起,一般可以仿照课本或配套练习的例题书写,同时老师的规范板书同样是学生参考的重要依据。要做到规范答题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1.重视学科语言的运用,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2.注意书写格式,不同类型的题型有不同的书写格式。如计算题有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证明题有证明题的规范书写形式。3.规范步骤。解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基本的要点步骤必须齐全。4.过程严谨、简练。           
        解数学题不仅是对数学知识技能的考验,还是对一个人学习意志品质的锻炼,解数学题的严格要求是丝毫不能放宽的。因此,解数学题的过程,实际是意志品质的磨练过程,一道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往往冥想几天解不出来,这是常事,这是对意志的挑战;一道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往往要求迂回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才能突破,这是对耐力的考验;一道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往往需要经大量繁杂的数、式的计算,再加上想象能力才完成,这是对过细作风的锻炼。引导学生学会解数学题,实际上是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的治学作风的修养过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