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绷带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余丽芬 丁芸芸 段凤梅 牛文杰 支引斌 孙凡茜
[导读] 目的: 观察踝足绷带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踝足绷带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并符合条件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分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后步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步行训练时用临时的踝足绷带缠绕后步行。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踝足绷带进行步行训练,其步行能力明显改善。结论:使用踝足绷带对偏瘫患者能明显改善步行能力。
【关键词】:踝足绷带;偏瘫;步行能力;疗效观察
        足内翻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降低患者的行走能力,而且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因此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纠正足内翻、下垂对于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偏瘫患者行走中伸髋不充分,股四头肌无力,小腿三头肌的推动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行走能力下降[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到我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第1次发病,经颅脑MRI检查确诊为基底节脑出血或脑梗死;无认知障碍,所有患者通过 Brunnstrom偏瘫运动分级下肢为Ⅲ期。观察组15例;平均年龄(55.80±4.50)岁;病程14-50d,平均(28.50±8.50))d;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53.50±6.50)岁;病程20-48d,平均(38.60±14.00)d;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训练方法 
对照组:(1)下肢大肌群肌力训练(抗阻训练):髂腰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小腿三头肌。(2)坐起训练;股四头肌闭链训练;(3)台阶训练:强调患侧下肢动态负重及重心前后转移;(4)站立位下,膝控制训练,减少患者行走时膝过伸。
观察组:将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后使用弹力绷带缠绕足,主要防止足内翻、下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患者坐在椅子上,治疗师跪在患者前面,并抑制足的痉挛。
2.患者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治疗师使患足放松,直到足跟能稳固地放在地板上,而足趾支在治疗师膝上。
3.治疗师用弹力绷带在足前段缠绕两圈使之固定良好,缠绕的方向是由足内侧经足底绕外侧。
4.治疗师从鞋外侧缘向上拉紧绷带,然后横过踝前方并从踝后面绕过来。同时用力下压患者的膝,以防止足跟抬离地面。弹力绷带缠绕踝关节时不要紧,只要缠绕鞋底时拉紧。
5.绷带连续缠绕,并沿着鞋底从第五跖骨头水平向靠鞋跟处扩展。鞋跟不被覆盖,以免绷带滑脱。尤其要注意在外踝下面和前面给予直接支持。[3]
1.3评定方法   采用足印法收集步态资料;用石灰粉在患者行走的走道上留下足印,计算步速。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的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1.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表l示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速均明显提高(P<0.0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x±s )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4.讨论
步速是证明偏瘫后步行恢复的适当测量指标;对步行的恢复敏感;和步长呈正相关。这些表明步长步速可以用来反映步行能力的变化[4]。 偏瘫患者步性能力的提高和步态的改善,是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必要条件[5]。因踝足内翻下垂而行走缓慢,从而影响步态周期。应用临时的踝足绷带支持可以时患者在摆动期容易抬离地面,并防止足内翻,使支撑初期能容易地把重心转移到偏瘫腿上。
虽然近年来目前踝足矫形器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欢迎。但踝足矫形器的使用限制了患者踝关节的主动背屈能力及对运动的主动控制,影响了患者足踝本体感觉的恢复,也降低了患能者对行走的体验。而使用踝足绷带对患者踝关节主动运动能力及本体感觉的限制极小,充分弥补了矫形器应用中的缺憾。对于年轻患者,通过强化训练获得对足踝的充分控制,而决定暂缓预定踝足矫形器或踝支具。   
5.参考文献:
[1]冯慧,许光旭,朱奕等.背屈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骨盆控制影响的运动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0):773-776.
[2]武行华,倪朝民.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运动控制特点与预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140-141
[3](瑞士)戴维斯著;刘钦刚译.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232-233
[4]Alexander S. Aruin, Tim Hanke, Gouri Chaudhuri, Richard Harvey, Noel Rao. Compelledweight-bearing in persons with hemiparesis following stroke: The effect o f a lift insert andgoal-directed balance exercise. Journal o 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0: 37(1) ﹕65-72(67) 
[5]李华,姚红花,刘李辉,肌力训练队偏瘫步态的影响及下肢功能评定与步态分析间的相关性[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