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抽象与学困生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李金龙
[导读]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主要体现于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其培养目标成为新时期数学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 ,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主要体现于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其培养目标成为新时期数学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 ,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作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首 ,数学抽象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数学抽象,出现了不少的数学“学困生”,这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于整个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分析数学抽象与学困生的相关性,进而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首先对数学抽象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数学抽象  学困生  成因分析  转化策略
一、数学抽象的概念界定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抽象是指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而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在特定的语境中,抽象有时是指“抽象的产物(结果)”,有时指“抽象的过程”或“抽象的方法”。
        从内涵的角度来看,数学抽象包括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数感主要指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几何直观指利用图形描述,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几何问题来解决。空间观念主要是指由实物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由几何图像想象出所描述的物体及其方位和位置关系等。
二、学困生与数学抽象的相关性分析
(一)学困生的含义分析
        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其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且学习难度越来越大,最终在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方面都有所下降。“学困生”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特征为:不善于思考,经常走神,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很难精准的记住数学公式等等。这些特征都是不利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和其他学生相比,这些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数学学习上才有可能跟上教师的步伐。
(二)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一名学生变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主观原因
        从主观方面讲,学生自认为付出了努力,但是成绩并没有任何进步,导致自己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尤其是和一些比较聪明的学生相比,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这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进而会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严重的还会形成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这都不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2.客观原因
        和其他科目相比,数学这一科目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就算其他科目学的再好,数学也有可能学的不好。和初中的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的跳跃性更强,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想在高中数学上取得好成绩更难,这也促使不少学生成为了数学“学困生”。


        (三)学困生与数学抽象的相关性案例分析
        在《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中,学生刚开始对笔者讲的不明白,答疑后,学生自认为懂了,但遇到类似问题,还是没有思路,不能正确地解决同类问题。这位学生的归因是“没记住”。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等知识,因而不能够有效地把握问题和完整地、正确地解决问题。
        后来笔者反思发现:答疑时,我自认为讲得很清楚,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是自己的讲解并没有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进行很好的数学抽象,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虽然学生说懂了,但却并未从本质上理解问题,这是学生在数学抽象上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三、基于数学抽象的教学建议
(一)重视数学核心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数学抽象的发展
        重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育史上的一个好做法,数学抽象就是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双基”教学中一项基本的任务,而数学核心概念的形成对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发展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和形成,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抽象过程,在概念的形成中学会数学抽象。
(二)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的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数学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它是思维的基础,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数学抽象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这是培养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的关键。除了概念教学来提升数学抽象能力外,还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活动。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比如找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三)善用经典的数学抽象案例,帮助学生喜欢上数学抽象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数学几千年的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数学经验和故事,这些经典的故事中有很多数学抽象的案例。我们一定要善用这些案例,来帮助学生喜欢上数学,喜欢上数学抽象。比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笛卡尔与坐标法等,这些经典的数学抽象案例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抽象的价值,其内在魅力更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数学抽象和数学。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对数学抽象的要求远高于其他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习数学的困难,进而出现了一些数学“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是让很多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在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致力于“学困生”的转化,本文虽然基于数学抽象提出了学困生转化的几条策略。但是,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长期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以上对数学抽象和学困生的相关性研究,肯定有许多想法还是不成熟的,我也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思考、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2016,No256(9):33-38.
[2]方厚良.谈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与培养[J].中学数学,2016.07.
[3] 吴炳文.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