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李肇金
[导读] 传统化学在为人类经济腾飞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摘要:传统化学在为人类经济腾飞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绿色化学为人们正确的使用化学指明了方向,在中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从绿色化学的涵义、实施的意义、实施的途径来探究如何在中学课堂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绿色化学;教育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传统化学在为人类经济腾飞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和地球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化学工业在生产时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严重的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解决环境污染、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化学向着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绿色化学”应运而生,为人们正确的使用化学指明了方向。在中学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更要思考如何建构绿色化学概念,将绿色化学知识贯穿于化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绿色理念,实施绿色化学观教育。
        一、绿色化学的涵义
        绿色化学,又叫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其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采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原材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完成化学反应,实现废物的零排放;达到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绿色化学是在源头上实现污染预防,是一种从根源上防治污染产生的化学;绿色化学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人类只有发展绿色化学,才能避免化学的副作用,只有实施绿色化学,才能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
        二、中学化学实施绿色化学的意义
        1、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化学给人类带来财富与丰富物质的同时,也给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工业废水和废气的不合理排放尤其严重,给人们的生存造成威胁,环境问题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中共中央提出把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将绿色化学理念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因此,实施绿色化学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2、是学生素质发展和新课改的需要
        中学是学生们提升素质和素养的关键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新课程改对化学学科提出了新要求,并在化学教材中引入大量绿色化学知识。国家《普通高中课程要求标准》中明确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关注身边自然世界,建立化学与社会生产、化学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绿色化学要从学生抓起,是学生素质发展和新课改的需要。
        3、是化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化学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如治愈疾病和工农业发展,但化学的发展也对人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人们讨厌化学,甚至恐惧化学,认为只要涉及到化学物质都是有毒的,有污染的。大多数人们没有意识到,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和人类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如化学固氮法的出现,解决了人类生存的食物问题;化学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人的寿命。因此,人们需要反思化学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客观的认识化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要求:学生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注重化学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自觉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发展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因此,绿色化学教育体现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自身发展。


        三、在中学化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的途径
        1、教师要提升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绿色化学教育的功效。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对绿色化学的认知水平。获取绿色化学相关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通过阅读书籍,或利用周边的网络、书刊的等媒介,去获取绿化方面的信息、知识,充实绿色化学知识的储备。将生活化学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绿色化学知识,培养出自己的绿色化学意识。
        2、创设多元情境开展绿色教学
        如以“氯气消毒自来水的利弊”为生活情境。有利方面,氯气价廉、液化后易运输、消毒成本低;弊端,氯气是有剧毒的气体,微量的氯气对人体及环境产生严重危害。互动中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积极探索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绿色的消毒剂。生产情境以“硫酸工业生产流程”为例,环境情境以“酸雨的危害及防治”为例等。通过酸雨对环境及生物体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用绿色化学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学会从源头防治污染的理念。 
        3、化学实验渗透绿色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有效途径,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后废物的处理,都是实施绿色化学的好时机。教师立足教材实验,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合成路径,设计用最少的原料来生产更多产物的绿色方案。通过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处理废物的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答案;总结最佳处理废物的方法,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绿色化学理念处理污染的意识。在实验渗透绿色化学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实验微型化,实验封闭化或实验合并化,这样具有现象明显、效果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所要求的减量及环保原则。
        4、利用化学史,实施绿色化学教学
        化学史包含著名的化学家对化学物质开展实验研究、工业生产、工艺改进等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化学知识。以工业生产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原料的获取难易程度、原料对环境的破坏、能源的消耗大小、反应转化率、产率等综合因素,来选择最佳的工业生产方式,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如氨气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氨气的用途出发,创设与化肥、粮食有关的情境,引出氨气的合成。从最早合成氨的方法到哈伯的合成氨法,及哈伯最初的探索失败到最终试验成功并实现生产,这是不断完善的科学探索过程,蕴含着科学家们的辛酸和喜悦。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绿色思想的熏陶。
        5、课外活动拓展绿色化学教学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课后作业和课外实践,教师可通过布置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绿色化学视野。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工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如暑假期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本地生活废品的回收情况的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污水处理厂,了解纯净的水对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不随意污染净水,不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惯。通过亲身动手实践、参观考察,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绿色化学的意义,加深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优化化学学科本身的教学质量,同时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环保意识及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综合型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每一个化学教育者都应该实施绿色化学行动,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大自然的碧水蓝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阳阳.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6.
        [2]邹丽娜.中学化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3]汤承念.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的研宂[D].华中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