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平时写作文,学生最头疼,最害怕,为什么呢?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词不达意,捉襟见肘,因为这些孩子,写作素材匮乏,阅读量有限,平时又缺少积累,视野不够开阔,接触社会空间有限,导致囊中无物,写作中出现词穷的现象。教师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困惑 应对策略
有人认为,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改出来的。但我认为,这句话只强调了学生实践性的一面,却忽略了教师引导的一面,学生与成人不同,尤其是农村的初中生,他们的阅历和知识都比较浅,需要教师进行写作的引导和指导。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逐步探索了作文教学的一点策略。
一、留心观察生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我们创作的源泉。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不善于观察,不能敏锐发现生活的亮点,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周围人的情感世界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有许多可做为我们写作的素材。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平时多关注家庭、邻里、乡村、社会上的趣闻乐事,就不会觉着没有东西可写,就会有米下锅。平时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见闻记下来,并且用心思考,将得来东西储存在我们的大脑里,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才能在我们今后的写作中运用自如。如果能经常这样积累素材,并且能够对素材进行归类整理,并常常写一些感受,久而久之,就会有说不完写不尽的感想,如果还能够写出真情实感,那么就能与人产生共鸣。
二、开阔学生视野,重视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经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就是一种积累。多积累材料,以备后用。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与写作联系紧密,两者相互促进。学生从课本上积累的知识必然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把阅读延伸课外,以弥补书本阅读材料的缺乏,只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为写好作文打基础。
可以让学生读一些中外名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增加阅读量,以此熏陶和潜移默化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能力,正所谓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学生对经典词句或喜欢的段落及阅读感受写好批注。当然,除了书本上去积累的素材外,我们还可以从广播电视、新闻趣事,可以来丰富自己的词典,成为写作潜在的资源。学生应随学随记,积少成多。多积累生活经验,积累人间真情,这样才能有常做常新的好文章。
三、教师用好教材,开拓学生写作空间
我们身边就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不局限于课外阅读。课本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素材库,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有经验的专家筛选的,都是名家之作,这些文章都有代表性,只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认真积累,活用在作文中,也能为作文增分不少。课本中的古文、名著选读、名家名篇,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只要平时上课认真听讲,注意积累新词汇和美文美句,积少成多,自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我们平时上课要用好教材进行指导作文教学,教材不但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资源,而且是学生利用写作的资源。比如,朱自清的《春》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联系生活实际也写一组句子等,达到强化运用修辞手法的目的。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让学生用“不必说……更不必……”这样的句式造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等,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学生在感受和理解课文后,可以仿写课文。有了修辞句和文句的训练,学生在作文中就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用什么修辞手法了。
学生生活阅历较浅,教师还可利用课本中文章,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感悟展开合理联想进行扩写、改写、缩写、续写、补写等途径练笔,这样不仅解决了无素材的困难,而且能够培养创造思维,开拓写作空间,提高写作能力。
四、采用激励措施,增强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作文有兴趣,喜欢甚至是热爱,那么写作就会成为学生生活中一种愿意写自觉写的一种快乐了。
农村中学的孩子比较单纯,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的措施有多种,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作文评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作文后,我利用一节课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比。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进行竞赛,设立名次和奖励等级,进步快的和作文有特色的,都分别给与奖励,最后把班上的佳作张贴在黑板报优秀作文栏内,并加上作者简介和教师的评语。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与日俱增。
讲评作文同样也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作文的方式可以教师讲评,也可以小组内互评;可以采用全批、旁批,也可以面批。但我们不管选择何种评阅形式,都会注意用激励性语言,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评语不仅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同时也要用真情对学生进行鼓励。讲评作文不仅是语文教师的专利,也是全班学生互相激励,也是每个学生自我激励的重要手段。我常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鉴赏、评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每组都将评语以书面形式写出来,同时还要将评阅人姓名签上,这样,写评双方都能做到态度认真、评价严谨。学生的评语往往比较全面具体,有的学生能够提出几套修改方案,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可见,讲评作文既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以便吸取他人的优点,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兴趣培养中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五、开展丰富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平时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红蜡烛,学生感到很新奇,不知道老师要他们做什么,他们的好奇心空前膨胀起来,带着这种疑惑我要他们点起蜡烛时,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烛光,耳边响起了我为他们准备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当舒缓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当感人的歌声走近他们内心的时候,我感觉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母爱的震撼……后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很有真情实感。
总之,写作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路,就如人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慢慢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写作大门, 从而使学生写出有个性、有深度,文质兼优的美文来!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教师》2014第11期
②叶圣陶的《论集》《文章例话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