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 多元 互动:开展有实效的写作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赵红燕
[导读] 开展有实效的写作教学,需要赏识着“教”,多元地“学”,在互动中谋发展
        摘要:开展有实效的写作教学,需要赏识着“教”,多元地“学”,在互动中谋发展。
        关键词:有实效 写作教学

        开展有实效的写作教学,需要赏识着“教”,多元地“学”,在互动中谋发展。
一、赏识、鼓励,让学生长久保持写作热情和写作自信 
    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半用于前辈对后代、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人生要有“五识”,即常识、知识、见识、胆识、赏识。这里说的赏识是指对别人的赏识。语文教师与学生相比,可以说是有常识、有知识、有见识、有胆识了,这时要谨防高傲、居高临下看学生的姿态,否则就成了脱离学生的老师,很难走进学生心里。有了老师的赏识、鼓励,学生在写作上才能走得很远。
        1. 命题时,让各类学生都有跳起来够得着的题目可选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写作教学时,教师给出的命题对课堂气氛影响很大。怎样命题,才能让学生少些畏难情绪,多些跃跃欲试呢?
        首先,每次命题不能只提供一个题目,要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2-3个题目,让各类学生都有跳起来够得着的题目可选。其次,每次命题的形式要丰富,比如有创写、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等两种以上的形式,不要所有题目都是创写。第三,命题尽量明确写作的对象、目的,引导学生有对象意识的写作,有目的地表达。这样的题目能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启发思维。
        好的命题是教师赏识学生的保证。如果命题总是让一部分同学无从下笔,久而久之,写作畏难情绪就会滋生。不要用命题压学生,要用命题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创设和谐、愉悦的写作氛围,为下一步的赏识性批改做准备。
        2. 批改时,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成果需要技巧
        批改作文时教师首要任务是“寻美”,其次才是帮助学生思考改进的突破点。赏识需要一些技巧。如果教师心中有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就很容易掌握这些技巧。
        首先,赏识要指出具体的美点。空洞的表扬不是赏识。具体的美点可大可小,可以是好段落、好句子、好词语,也可以是好结构、好立意、好过渡……
        其次,赏识自己的人提出的修改建议更容易被接受,赏识后是进行作文指导的好机会。赏识学生作文的教师给出的写作指导更能引发学生思考、改进,最终产生教学实效。作文指导应该是具体建议,如“结尾加一段呼应开头,可以用排比句,写三个分别照应三件事的句子”。“结构不完整”“语言不优美”等否定性的空洞评语很难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热情,尽量不用。


    3. 讲评时,鼓励的形式与途径需要因人而异
        要因人而异地选择鼓励的形式与途径,一般的原则是先用直接鼓励的方法,当对某个同学的直接鼓励使用频率太高时,适时使用间接鼓励。直接鼓励按照先私下鼓励再公开鼓励的次序,体现鼓励的升级,可以持续发挥激励作用。直接鼓励和间接鼓励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次使用多种形式,要给学生后续的进步留下鼓励的空间。
二、多元、活动,让写作与思考在多姿多彩中走向深入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生活的多元复杂。学生把自我放在多元文化和生活形态的背景下,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更全面地体察生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多元的世界文化,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阅历。好文章仅仅靠华丽的辞藻、严谨的章法还不够,还要有深刻的立意、精辟的升华、丰富的联想,这些都需要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
        生活虽然复杂、文化虽然多元,但真善美一直都在。带领学生发现真善美、记录真善美,传播真善美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工作原则。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长大后,他们也会散播真善美。
        观察生活、了解多元文化的途径很多,阅读、旅行、游学、社会实践……可以用固定作业每周一篇随笔培养学生记录所读、所看、所思。每周一节或两周一节随笔分享课,在分享交流中不断激活学生写随笔的热情,同时交流也有利于对多元文化、多样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三、互动、发表,让成果在多渠道展示交流中越积越多
    教学中,教师搭建写作互动与发表的平台,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互动与发表的形式和途径很多,介绍常用的三种。
        1.传统形式墙报、板报、黑板报,校内、班内展示
    线上的发表渠道虽便捷,但是线下的传统渠道也不要废弃。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报,学校的板报,在班内、甚至校内定期展示优秀习作。这种展示更直观,更接近于试卷展示,既有文笔的展示,也有书写的展示。这种展示还能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养成。
        2.用好自媒体,让展示和交流超越教室和上学时间
        开微博、公众号,或者用班级Q群都是很好的作文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无论周末还是假期,都可以随时发布作文,其他同学、家长、粉丝也可以随时留言评价,网上互动拓宽了写作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办班刊、校报,通过发表展示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有新闻单元,要求学生学写新闻评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办班刊、校刊,是很好的实践活动,班刊、校刊的小记者还可以开展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班刊、校刊可以打印出来张贴、分发,也可以是电子版的,通过Q群、公众号发布。优秀作文在班刊、校刊上发表,也是一种鼓励。
        总之,有实效的写作教学要以“赏识”作为“教”的高起点,要用多元文化开拓“学”的宽视野,要用互动发表打开教与学的多通道。
        参考文献:
        [1] 杨恒均.人要有五识[J]. 智慧与思维,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