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筑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环境,尤其是此次疫情的出现,对于建筑企业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诸多风险中,风险最高的以财务管理风险为最,很多建筑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都是由于财务风险未得到较好的管控。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专业人士以参考。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国民经济的发展推高了人们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建筑施工领域一度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内建筑市场的饱和,市场整体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也逐步提升。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有广义的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从广义的角度,其主要指建筑企业在施工各个环节产生的财务活动而导致的风险。这其中主要包括工期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招标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基本覆盖了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从狭义的角度分析,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任何一个集体和单位均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对一个集体来说,其关系着社稷民生,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其关系着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作为建筑企业来说,抓好其财务风险的管控可以为企业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还关乎着人们的就业,国家的税收收入以及相关产业链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导致财务管理的失控,尤其对于一些大型建筑企业,所以作为建筑企业必须把有效化解财务风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
二、导致建筑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
建筑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在大的方面,其会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还会受到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调控的影响。从其内部来说,其还会受到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影响,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业务不够专业,则可能出现财务管理评估的误差,从而一定程度上对财务安全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建筑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导致建筑企业内部财务资源分配的混乱,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这也是导致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
一是最低价中标原则。这一原则会导致竞标的施工企业刻意压低工程报价,而最终中标单位由于利润微薄,加上一些招标企业招标条件较为苛刻,极易导致施工企业在盈利空间上存在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导致建筑企业的亏损。
二是财务资源的科学分配。从建筑企业施工情况分析,很多项目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证,这是工程如期完工的关键,也是工程顺利进展的需要。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则无法确保工程材料的顺利采购以及支付员工的工资,也会对施工合同产生不利的影响,给后续施工带来不小的影响。
三是筹集资金难度较大。建筑企业施工的资金来源一般均是融资得来,有的是以土地为信用,有的是以房产为抵押,但一旦企业资金管控不够合理,则融资数额过大,则极易导致企业的债务风险,比如出现贷款的利率大于工程的利润额,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凸显出来。
四是履行合约不到位。业主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履行合同,则会出现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等问题,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及时回笼资金,从而发生企业的坏账问题。这一过程中,业主已经将相关风险转嫁到建筑企业的头上,导致企业遭遇风险性增大。如果这一坏账逐步累积为较大数额,则会导致企业周转资金困难,影响企业的生产再扩大,损害了企业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搞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精准预测
建筑企业面临着诸多的财务风险,只有精确掌握这些风险隐患,才能使自身在建筑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筑企业搞好财务风险的精准预测可以有效防范外部财务风险,所以作为建筑企业来说,必须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市场环境,以此判断自身发展的前景。比如对于建筑市场的变化必须密切关注,实施招投标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市场不确定因素给招投标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对合同进行反复的研究和确认,必要时必须对相关条例进行检查和验证。签订合同时,必须由相关专业人士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反复研究,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确保后续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财务合理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损失,保护自身切实利益,同时也促进了资金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靠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应对内部财务风险
内部财务风险的管控主要靠规章制度来确保,比如成本核算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等,如何处置此类问题,必须制定明确化的规避策略。此外,要适时掌握建筑企业的财务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要及时财务应对举措。要切实提升建筑企业财务人才的专业素养,这支队伍对于有效防控财务风险至关重要,要定期考察其业务能力、法律意识和法规意识。要构建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对于那些专业素养好、道德品德佳,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财务人员,要给予额外薪资激励。相反对于那些业务水平不佳、失误频发的财务人员,要财务减薪甚至是调离工作岗位的措施激励其增加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强化其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之目的。
(三)强化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
加强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可以较好的达到消减成本的目的,这也是确保工程如期完工的保证。加强预算管理就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综合采取技术的、组织的举措,将预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体来说:一是要高度重视投标预算工作,要全面分析整理建筑工程的概况,内容和资金能力,同时还要对市场情况如竞争对手、业主基本情况等有一个具体的掌握,必要时要与业主展开沟通。二是根据自身情况和招标要求,进行盈利和亏损情况的预测,从而为做好投资工作提供依据,这也要求建筑企业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对收益和成本进行权衡,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最终确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什么的方式进行投标。三是高度重视工程施工预算工作,这是对工程活动进行科学控制的前提,也是预防财务风险的前提,建筑企业必须结合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方案,对工程施工中可能产生的人工费、机械费等进行科学预算,准确把握目标成本,合同工期等要素,相关技术方案要进行针对性的论证,确保相关技术的可行性,达到有效控制工期、质量以及控制施工成本之目的。四是高度重视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涉及到建筑企业的相关管理以及业务活动,科学的财务预算要求所有部门参与进来,预算部门要与各级部门展开沟通,共同协调完成,实施财务预算最根本的目的也是进行成本控制,财务预算结束后,必须高标准抓好预算的执行,重点在执行力上下功夫。通过预算可以更加科学的对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实施合理分配,解决好建筑企业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建筑企业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
(四)构建健全的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对于预防财务风险意义重大,其对于建筑企业已经发现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均能实施有效的管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实践中,一方面要构建相关指标体系,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指标内容的明确,比如其变现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构建相关识别机制,针对不同财务管理项目实施科学分类,根据分类制定相应的响应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的领域和环节较多,产业链条延伸较长,给建筑企业预防财务风险带来了困难。作为建筑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特点抓好财务风险的化解,采取技术的、人员的、管理的方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内部和外部财务风险,要认真梳理分析,针对性采取举措,以便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内外部环境,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宇.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0):29-30.
[2]黄海花.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9(29):59.
[3]杨治.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纳税,2019,13(2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