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方面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周边地区和国家层面的能源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那是一项耗资巨大,影响广泛的工程,本文就对这些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理念是现阶段我国一直秉承的发展观,所以在我国社会发展和推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重新界定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的各类影响,借助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甚至杜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而使得生态环境可以与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和谐共处,达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升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气候的影响
1.1.1改变当地降水量。一般来说,只要水利工程建设形成的水域在一个地区长期存在,就有可能形成影响当地气候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只要水域的面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够形成改变气候的重要因素。原本水利工程的周边没有大的水域,但是在修建完成之后,突然之间就有了这么大的一个“蓄水池”,周边的蒸发量就会加大,当这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周边或者距离周边地区较远地区的气候变化和降水变化。
1.1.2导致当地气温变化。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好了之后,將原本是绿色植被的部分变成了水域,原本到达地面的太阳热量是被绿色植被吸收的,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大面积的水域,虽然比热很大的水体吸收了一部分热量,但大部分的热量被水面反射以气温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当地地形和其他地质条件的不同气温相比以前或升高或降低。
1.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1.2.1环境的改变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水电工程建设,会将部分的陆地改变为水域,土壤当中的含水量大幅提高,导致了这里的土质不再适应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发展,原本在陆地上生活的植物就会遭到毁灭,而一部分植物因为水分给养充足会生长茂盛,这就切断了一些植物的后续发展,动物们没有了适宜的生活场所,食物来源不足,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
1.2.2水质的改变对水生物的影响。在原本植物茂密的山区河谷修建水库,大量死亡的植物在水体中腐败分解,会直接使水库蕴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中氮与磷的含量增加,而使水体产生了大量的藻类,鱼类会因为缺氧而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产生了大量的藻类,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1.2.3对洄游鱼类的影响。水库大坝的修建直接阻断了鱼类洄游,由于不同地点、不同种类的鱼洄游的特征也不同,工程建设中对其影响分析也应该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另外,在水坝进行泄洪的时候,水里会掺杂大量的氧,气泡,鱼类常常为此而产生气泡病,甚至直接死亡。
1.3水里大坝建设对地质的影响
1.3.1诱发地震。地壳跟我们平时铺设的地砖是一个道理,都有一定的承载上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工之后,随着水库蓄水,地壳板块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大于地壳板块所能承受应力时,便引发地质运动而造成地震。
1.3.2导致滑坡。水利水电工程蓄水之后,会对周围的岩土体造成浸润,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一些边缘的山体无法承受重力的时候,就会发生山体滑坡。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2.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思想是所有事物出现的基础。
只有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思想层面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才会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尽可能消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1]。并且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合理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真正做到以身作则,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点进行选择时,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每个地区的实际生态环境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而且全面客观分析每个地区的情况,不能只是考虑到短时间的经济利益,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2.2贯彻生态平衡的整体思想
在区域范围内进行能源开发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满足当前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保持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严格贯彻落实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工作人员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总体规划时要秉承全局性的思想,还需要对生态环境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有明确认知,确保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将水利水电工程的优势和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进而实现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享的目的。
2.3发挥国家政府部门的职能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针对各类地质公园、文化古迹保护区和森林保护区等具有重要价值的区域,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严禁在此兴建水利水电工程。此外,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还需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环境建设工作的力度,对于部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区域要列入重点保护对象和改造对象。
2.4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因为水利水工程建设直接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如果只是依赖当地的能力难以实现生态平衡的目标,阻碍经济稳定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不管是谁损害,都需要给予相应的赔偿,确定生态补偿范围和补偿主体。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建设资金中预留出足够的资源,补偿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而使当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好的维持生态环境平衡。
2.5不断创新技术,加强建设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人们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必须要融入和谐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理念,需要对动物以及植物的分类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为动植物建立适合的生存舒适环境。需要充分使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正确处理各类建筑垃圾,进行二次回收,实现资源的科学利用。并且需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制定反馈管理制度和检察制度,及时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和物种,尽量降低各种负面影响,减少危害性。并且必须要进一步深入研发技术,必须要结合中国发展特色,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开发,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6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引入生态环境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引入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必须要坚持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为动植物生存建立良好的环境,而且为水产品、鸟类等等提供休息的场所。第二,建设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要制定环保技术策略,尽可能采用有助于动植物生存的环保材料。第三,改善景观。通过采用水利美学原理,精心设计水工建筑物,确保其与景观是非常协调的。并且在设计中需要重视防治疾病的出现和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3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属于民生工程,直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尽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然而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咏晶.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9(06):127.
[2]杜效颖,张厚坦,张纯胜.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08):92.
[3] 张海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哲学反思[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