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10期   作者: 昴小敏
[导读] 探讨终末期心力衰竭应用稳心颗粒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

   昴小敏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心力衰竭应用稳心颗粒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86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3)。对照组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1.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冲击后,继以0.0075μg/(kg?min)的给药速率连续静脉滴注,连用3d后继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1袋/次,3次/d,开水冲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和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整体疗效确切,能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正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稳心颗粒;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终末期心力衰竭
   引言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类化合物,与BNP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它的出现弥补了BNP在临床治疗中的缺陷,近年来在心衰、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方面其担当了重要角色。
   1资料与方法
   1.1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药理作用
   rhBNP药理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张血管,迅速控制全身外周动脉压,减少肺循环阻力(PCWP),减轻心室前后负荷,改善呼吸困难,缓解全身症状。(2)拮抗RAAS系统的激活,对内皮素-1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3)不仅可扩张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而且可利尿排钠,减轻心脏容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症状。(4)对心肌纤维化进程产生抑制作用,控制炎性因子基因表达,具有促进细胞外间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的作用,防止纤维母细胞分化,经多环节逆转,重塑心脏。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86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3.8±6.9)岁;体质量55.3~91.4kg,平均体质量(72.5±8.3)kg。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300ng/L;(2)患者及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3)无心脏手术史;(4)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Ⅳ级;(5)收缩压>90mmHg(1mmHg=133Pa)。排除标准:(1)全身感染者;(2)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4)伴有心源性休克、已知有或被怀疑有低心脏充盈压等不宜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情况者;(5)对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或稳心颗粒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1.3分组和治疗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3)。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4.1±7.1)岁;体质量55.6~91.4kg,平均体质量(72.8±8.5)kg。

治疗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3.4±6.7)岁;体质量55.3~90.9kg,平均体质量(72.2±8.0)k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取相同的一般处理(如调整体位、吸氧、镇静等)、控制液体潴留(如合理控制24h液体出入量、纠正低钠/低钾血症等)、抑制神经内分泌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1.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冲击后,继以0.0075μg/(kg?min)的给药速率连续静脉滴注,连用3d后继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1袋/次,3次/d,开水冲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是74.4%;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是9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
   2.3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DV、LVESV值均显著降低(P<0.05),LVEF值则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V、LVESV、LVEF)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
   3讨论
   rhBNP是一种兼具多重作用的治疗药物,可扩血管,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降低PCWP,可以促进钠的排泄,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具有持续而稳定改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缓解临床症状的效应。治疗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重组人脑利钠肽作为与内源性脑利钠肽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抗心力衰竭药物,主要可能通过扩张心力衰竭患者动脉(包括冠状动脉)和静脉,以降低其心脏前后负荷,并迅速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此外本品还具有拮抗RAAS、增加心输出量、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尿钠排泄、抑制缩血管活性物质分泌释放、抗心室重塑等药理作用;同时该国家一类新药无直接正性肌力作用,故而不增加心肌耗氧,也不引发心律失常。与终末期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中医病机要点正好契合。稳心颗粒是中药制剂,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等功效,研究发现稳心颗粒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正性调节缺血心肌能量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心排量、降低血液粘滞度、保护心肌细胞、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抗快速型心律失常、抑制交感神经活动等多元化的作用途径,达到防治心力衰竭的目的。稳心颗粒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安全有效方案之一。
   综上所述,稳心颗粒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整体疗效确切,能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正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婧.320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9(9).
   [2]徐洪.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及新方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7(7):552-555.
   [3]董玲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12(4):281-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