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集贤县双丰铅锌多金属普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 谢天坤
[导读] 黑龙江省集贤县双丰铅锌多金属普查项目为黑龙江省省级地勘资金项目

         摘要:黑龙江省集贤县双丰铅锌多金属普查项目为黑龙江省省级地勘资金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地质修测、槽探、钻探、激电测深等综合方法开展铅锌多金属矿普查工作。对反帝区、双丰区已发现的铅锌银矿体采用钻探、槽探工程追索控制,大致查明矿体产状、形态、规模及品位变化情况;采用少量探矿工程对区内石墨矿资源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多金属;测量;普查
         1、区域地质特征
         普查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位于佳木斯—兴凯地块(Ⅰ级)佳木斯古元古代隆起(Ⅱ级)与双鸭山凹陷接触西侧桦南隆起(Ⅲ级),结晶基底主要由兴东群和古元古代花岗岩组成。区域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伴生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空间上构成北西向的铅锌铁钨多金属成矿带。
         1.1、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中新元古界大盘道组、中生界下白垩统城子河组、新生界新近系船底山组和第四系亚粘土、砂砾石、粘土等。
         1.2、变质作用
         1.2.1、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内的变质作用主要为中—高级区域变质,构成矿区主体的兴东群大盘道组地层是一套原岩相当于海底火山喷发的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及化学沉积岩石经区域变质而形成的角闪岩相地层,在区域上呈长条状并沿北西方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区域变质作用,对沉积变质铁矿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区域上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都不同程度的发育着接触变质作用,根据作用过程的不同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碳酸盐岩中形成矽卡岩。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是由于岩浆结晶晚期析出的大量挥发份和热液,通过交代作用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岩和围岩,在岩性及化学成分均发生交代的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矽卡岩主要为透辉石钙铝榴石磁铁矽卡岩、磁铁—方解—钙铁榴石矽卡岩。
         2、矿体的控制研究程度
         本次普查工作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进行的,重点对铅锌矿体及石墨矿体利用钻探、槽探等工程进行控制。
         通过普查工作,初步查明了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划分了矿体及围岩的接触蚀变关系。大致查明了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及品位变化情况。
         综合分析认为,普查区铅锌矿体均属于热液型矿床,但二者有些许差异。反帝区铅锌矿体受后期构造控制明显;双丰区铅锌矿体赋存于碳酸盐脉中,层控现象较明显。但对于普查区内的铅锌矿体总体认识程度较低,需加大进一步勘查力度,查清其规模延伸及品位变化情况。
         石墨矿体赋存于大盘道组地层中比较稳定品位高,但工程控制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布设工程对其规模进行控制。
         2.1、成矿远景评价
         本次勘查工作后,对勘查区成矿远景及找矿方向认识如下:
         (1)反帝区PbZn-2矿体控制程度不够。应布设槽探,钻探工程对其进行控制。
         (2)双丰区PbZn-Ⅰ矿体两端未封闭。应布设槽探工程对其进行控制。双丰区发现的锌矿体为盲矿体,对其深部控制程度不够,应布设钻探工程对其延伸进行控制。
         (3)对双丰区68线,70线开展了激电测深工作发现:ηs-1号异常在70线未封闭,且向两侧有延伸,呈明显的低阻高级化率异常,经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应针对ηs-1号异常开展进一步的物探工作。
         (4)本次工作中在双丰区共发现4条石墨矿体。槽探累计穿矿厚度39.5m,平均品位在13.70%,由TC58-1控制;钻孔累计穿矿厚度94.30m,平均品位4.17%,由ZK68-2控制;2014年工作中在ZK6402钻孔发现石墨矿体,累计穿矿厚度8.7m,平均品位7.92%。石墨矿体总体走向为北西向,控制工程较少,但延伸范围较广,对于石墨矿具有进一步工作意义。
         2.2、主要地质成果
         (1)通过普查工作初步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特征,大致查明了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及其质量情况。
         (2)通过激电测深工作,共圈定了3处极化率异常。反帝区2处,双丰区1处。
         (3)通过普查工作,共发现铅锌矿体3条,铅矿体1条,锌矿体3条,石墨矿体4条,锌矿化体2条,铅矿化体1条,铅锌矿化体2条。


         ①双丰区发现铅锌矿体1条,锌矿体3条,石墨矿体4条,锌矿化体2条,其特征如下:
         PbZn-Ⅰ号矿体控制长约200m,平均穿矿厚度3.12m,Pb平均品位2.02%(最高品位7.523%),Zn平均品位4.79%(最高品位9.711%),Ag平均品位48.04g/t(最高品位148.7g/t)。
         Zn-Ⅱ号矿体穿矿厚度1.30m,Zn的品位13.00%。
         Zn-Ⅲ号矿体穿矿厚度1.00m,Zn的品位9.15%。
         Zn-Ⅳ号锌矿体平均穿矿厚度2.00m,Zn的平均品位4.38%。
         C-Ⅰ号矿体穿矿厚度14.00m,平均品位14.47%。
         C-Ⅱ号矿体穿矿厚度25.50m,平均品位13.27%。
         C-Ⅲ号矿体穿矿厚度83.60m,平均品位4.07%。
         C-Ⅳ号矿体穿矿厚度10.70m,平均品位4.98%。
         Zn-i号矿化体长约75m,平均厚度约1.70m,Zn平均品位0.344%。
         Zn-ii号矿化体长约50m,平均厚度1.50m,Zn平均品位0.286%。
         ②反帝区发现铅矿体1条,铅锌矿体2条,铅矿化体1条,铅锌矿化体2条,其特征如下:
         PbZn-1号矿体穿矿厚度3.00m,Pb平均品位0.610%,Zn平均品位0.25%,Ag平均品位7.95g/t。
         PbZn-2号矿体控制长500m,平均水平穿矿厚度12.95m,平均垂直穿矿厚度19.96m,Pb平均品位0.78%(最高值21.68%),Zn平均品位0.74%(最高值8.07%),Ag平均品位17.35g/t(最高199.4g/t)。
         Pb-3号矿体穿矿厚度1.00m,Pb平均品位0.364%。
         Pb-①号矿化体厚度1.00m,Pb品位0.238%,Ag品位4.68g/t。
         PbZn-②号矿化体控制长500m,平均水平厚度3.3m;平均垂直厚度2.4m,Pb平均品位0.160%,Zn平均品位0.234%,Ag平均品位3.35g/t。
         PbZn-③号矿化体控制长500m,平均水平厚度3.58m;平均垂直厚度6.00m,Pb平均品位0.174%,Zn平均品位0.131%,Ag平均品位2.51g/t。
         2.3、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2.3.1、存在问题
         (1)对于石墨开展的工作量较少,没有进行深一步研究。
         (2)对于地表发现的矿体控制程度不够。
         (3)由于工作量限制,双丰区圈定的物探极化率异常未封闭。
         (4)由于成矿控矿因素较复杂,对于矿体的产状与成因认知度不够,需要加强综合研究工作。
         2.3.2、今后工作建议
         (1)对反帝区发现的铅锌矿体南部布设槽探工程进行控制,并对已发现的铅矿体深部延伸布设钻孔进行控制。
         (2)对双丰区圈定的物探极化率异常布设测深工作对其封闭与控制。
         (3)对双丰区地表发现的铅锌矿体两侧布设槽探工程对其控制,对深部发现的锌矿体布设钻孔对其延伸及规模进行控制。
         (4)对已发现的石墨矿体开展工作,争取发现较大的石墨矿床。
         3、结语
         综合分析认为,普查区铅锌矿体均属于热液型矿床,但二者有些许差异。反帝区铅锌矿体受后期构造控制明显;双丰区铅锌矿体赋存于碳酸盐脉中,层控现象较明显。但对于普查区内的铅锌矿体总体认识程度较低,需加大进一步勘查力度,查清其规模延伸及品位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石晓峰,安志远,胡浩远.激发极化法在阿吉勒银铅锌多金属矿普查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02):154-156.
         [2]李耀鹏,李萍军,肖礼佳,张军民.矿山上银铅锌找矿前景展望[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Z3):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