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现代土木工程建筑当中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对其工艺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升整个工程建筑的实际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技术特点,并结合具体的实际工程项目,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提高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而在具体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广泛的存在于高层建筑、大型设备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中,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必须要做好施工技术分析工作,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1土木工程和混凝土概述
①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科学技术活动,是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应用到材料、设备、人员、方案进行具体性的操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计、实施、养护、管理等。总的来说,就是将分散性的物质综合在一起。目前,土木工程已经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极大的价值,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土木工程走向多样化、结构更加繁杂、功能更加齐全的道路。②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实用性以及适用性极强的材料,是将收集到的凝胶材料、骨料、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硬化后形成的复合材料。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大体积混凝土配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材料配置是影响施工质量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科学的配比也可以保障材料的稳定性,同时在配置出高品质的材料才能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配置过程中主要通过几方面的严格控制。在实施混凝土浇筑工作时,做好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混合比时,计算的准则主要基于其基本性质,技术要求和原料的用途,以达到控制混合比的目的。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检查质量检验报告和骨料,水泥添加剂,矿物添加剂等材料证书,并确保所有指标符合质量要求,之后这些材料才可以被允许进入施工地。工作人员在控制混合比例时,必须拥有监督机构颁发的认证材料,并结合批准的材料和文件来控制混合比例。如果混合比例未获批准,则严禁使用。如果原料的来源和种类发生变化,应结合原料试验的实际结果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获得真实有效的混合比参数,减水剂等,在使用中用粉煤灰与矿渣作为杂志的确保材料,以达到最佳的稳定效果。然而保障水泥的含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确保安全性,就要对混凝土强度以及坍落度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增加其骨料含量减少水泥用料,保证混凝土强度与粘结度,从而达到最佳的粘黏效果。
2.2温度抗裂性技术
由于这种大型结构施工中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因此先进技术与材料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取十分重要,原材料是整个建筑质量的基础,同时需要在施工中十分注重材料的配比,减少因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浇筑尺寸对温度应力有很大影响,浇筑块越大,温度应力也月大,越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应采用合理的分缝分块施工技术可有效防止裂缝问题,在寒冷地区采取严格的保温措施也是必要的。
另外,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行业在应用前沿技术方面的水平日渐提高,相应的先进检测设备也应用到施工质量检测中。而为了进一步提升结构的抗裂性,还需要注意施工中钢筋的使用,并且尽量选择直径小,分布间距的选择,最终实现抗裂目的。
2.3做好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试验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混凝土检验方法都是在同一浇筑地点抽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然后按照既定的规则制定立方体试件,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内养护28天,再进行强度试验,最终顺利的测得试件的抗压强度。在测试过程中,由于试件与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同的原材料、配比一级养护条件,因此该测试方法能够有效的代表混凝土的真实质量水平,所以说,该试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通常混凝土大试件的内部缺陷率比较高,其多存在有试件平整度不同的问题,而试件强度越低,则试件的可塑性也就越强,其变形量也就越大,试件表面的平整度低对实际强度的影响也就越小。一般来说,大试件的表面平整度以及平行度等都低于小试件,所以说保证混凝土强度试件表面的平整度以及平行度是极为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试验结果,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因此,在试验前工作人员需要对试件的表面进行抛光和打磨,避免试验结果受到影响。
2.4接缝以及剪刀撑的设计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漏浆是极易出现问题。而漏浆问题发生的原因就是模板接缝处理不当,在施工操作中没有做好科学与实践相结合。在解决漏浆问题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在建筑楼板与模板间用刮杠刮平板面,同时需要在缝隙中介入相关物质的时候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在一些木材结构中可以适当留一些缝隙,保证模板顺利完成结合。剪刀撑,是通常用在承重支架的下部,按照受力的不同类型分为横向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实际工程环境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选择。
2.5混凝土浇筑的处理
混凝土使用的最后环节,就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前,要进行必要的清理,将作业部位清除干净,避免因为杂物导致浇筑不完全而引起建筑物不牢固。同时,为了增加浇筑效果,还需要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必要时可以进行洒水保湿的操作。浇筑混凝土的操作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关系到浇筑机以及建筑物的配合,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细致进行。建筑物钢筋的摆放,操作插件以及预留孔洞是否安排合理,在浇筑过程中是否移动都是需要关注的方面。而且,还要细致观察浇筑的进度及时间间隔,按照科学、合理的操作步骤进行,才能保障建筑物的质量。
结语
目前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不得不加强重视,要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需要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做起,研究施工中的重难点并对其进行攻克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关注对提高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运正.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1):150,152.
[2]蒋雪峰.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全面腐蚀控制,2019,33(4):47-49.
[3]林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智能城市,2019,5(1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