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工程的既要保证能够其建造花费的时间不超过预算的工期,还要保证建造好的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物在建造是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通过混凝土材料筑成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而这些混凝土结构非常容易在建造过程中和建造后出现裂缝。一旦出现裂缝就会使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而建筑物最终完成应该是能够满足工程的基本性能的,这其中就包括安全性能。所以,建筑工程的相关建造人员及企业应该严格的准备好建筑工程的前期工作,保证参与建筑物建造使用材料的合格。同时,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需要用许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以,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避免在建造过程中出现裂缝,以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出现隐患。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通过分析国内相关部门制定的混凝土施工规范文件可以判断,如果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一米的大体量混凝土,就可以认为该工程使用了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和技术。随着高层建筑及大体量建筑的不断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重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突破与技术革新是非常重要的。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厚、体积大,施工技术要求高。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过程复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会受到现场环境的复杂性与施工要素多样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环境温度以及养护措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配制与浇筑等技术标准,进一步增加了施工过程的复杂性。此外,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使用更多高品质的材料,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第二,容易出现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结构的体积增大,结构出现裂缝的概率也显著提高,成为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对施工中的所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有效的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体积增大后,凝固过程更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内部出现的水化热聚集现象更加显著,导致更多的热量难以散发,如果无法及时的采取保湿措施,就会因存在温差效应而出现裂缝。此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而言,其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更大,并且更加难以控制,进一步造成裂缝补救成本升高。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2.1收缩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重量较大,房屋建筑下部结构往往需承担较大荷载,因此收缩问题易出现,是其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在收缩问题发生后,会严重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硬度和稳定性。引发收缩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材料性能较差、施工技术不合理、水化反应强烈等,因此要尽量分层分阶段浇筑,保证水化热的良好释放。
2.2结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结构裂缝是常见质量缺陷,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结构裂缝的产生,一是因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使得混凝土内部存在应力,在其超过混凝土极限强度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开裂。二是因为使用的施工工艺不合理,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就会引发裂缝。三是没有合理控制温度,水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没有及时释放,而在混凝土内部聚集,从而引发结构裂缝。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浇筑控制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模板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其表面的杂物,避免对浇筑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通过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或整体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做好浇筑过程的控制,避免出现施工缝,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应控制在300mm-500mm,每层之间的浇筑间隔不宜过长,确保小于初凝时间,提高结构的牢固性。如果因受到外力的影响而造成浇筑间隔过长,超过了初凝时间,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需要在浇筑过程中进行振捣,将振捣棒布置在卸料位置与坡脚位置,并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积的增大及时调整振动棒的位置,获得更好的振捣效果。此外,在完成浇筑后,需要对模板两侧进行泌水处理,并使用排水设施将多余的水排出。
3.2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
混凝土自身质量会影响施工成效,而配合比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保证材料配合比合理,具体结合工程建设和混凝土强度要求,对配合比进行合理的计算和严格的试验,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首先,在水泥遇水之后,会释放大量水化热,因此要控制好其中的水泥用量。其次,在水泥固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变形、收缩,可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适量加入膨胀剂,确保混凝土体积处于稳定状态,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最后,各种原材料所占比例都要合理,配制混凝土过程中可加入适量的砂,采用的砂要保证粒径为0.5~0.8mm,确保混凝土强度、硬度满足施工要求。
3.3温度监测与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是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而产生有害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里表温差过大等因素引起,因此必须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测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应拟定好温度监测方案,确定监测点数量和位置。通过在混凝土内预埋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可以实时、准确监测到混凝土各个点位具体时刻的温度数值。根据监测到的温度数值可采取减小混凝土的里表温差或减缓混凝土降温速率等措施,预防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控制还包括:选用水化热低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掺入适量外加剂、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等措施。还可以在混凝土内预埋冷却管,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降低混凝土温升峰值,减小水化热引起的温差。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降温时,应控制好降温速率,不应大于2℃/d。
3.4混凝土养护
时代总是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许多新的技术被开发出来应用于各行业中。新的技术的出现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应用新的技术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在建筑工程行业来说,新的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的浪费,解决人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且将此创新理念应用到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中来,将新型的技术融入到混凝土的养护中,通过将技术与实际的数据统计结合,全力推动新的养护技术在工程中的发展,合理的利用新技术来加快我们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改善了我们工程技术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必须根据其施工特点掌握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对施工中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有效的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斗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56.
[2]杨理思.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209.
[3]张立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