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第10期   作者:廖灼焱
[导读] 本文就发展林下经济对脱贫攻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摘要:本文就发展林下经济对脱贫攻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介绍了林下经济较为常见的几种模式,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作用;措施
1 林下经济的概念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林木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是实现各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
2 发展林下经济的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
2.1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
         在贫困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帮助当地居民利用林下经济进行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当地的人民经济收入,增加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为我国的攻坚扶贫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提高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
2.2 促进林业地区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具有自然森林生态优势的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的利用起当地的生态资源,避免了生态资源的浪费,并且通过资源之间的相互利用,还可以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对于人们的生存意义重大。
3 发展林下经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推进绿色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经济基础。林下经济以森林和林地资源为基础和前提。林下经济投入少、周期短、获利快,与林业投入大、周期长和获利慢相辅相成,实现“以林养林”。从经济产值来看,农民从林下经济获得的经济利益要远大于林业自身,农民有足够的积极性发展林下经济,也就有足够的积极性保护林地,减少滥砍滥伐和过度拓荒的行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实现对林地的保护。林下经济是林地生态循环的正外部性表现,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提升林地经营水平,增加绿色GDP,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为生态文明建设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林地确权,以承包的方式让农民拥有林地的经营权,赋予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致富道路。发展林下经济,单靠农民一家一户是不够的,当前不少省份开始探索林下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由政府牵头,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大农村信用社对林下经济的贷款力度,聘请专业人士亲自到农村普及林下经济常识,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方法,有条件的地区还推进林下经济的乡镇企业发展,吸纳多余劳动力就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诸多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1]。
4 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4.1  林菌模式
         即利用林地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含量高、森林遮光性强和昼夜温差不大的特征,以林地自然落叶为养分来源,在林下养殖菌类,包括蘑菇、木耳、银耳等。林菌模式下,林地资源为菌类生长提供空间和寄生宿主,菌类通过自身的生理活动加快林地资源的新陈代谢,双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影响,和谐生长。
4.2 林牧模式
         即在林下发展畜牧业,例如在草原圈地放牧,养殖牛、羊、鸡、兔等。林牧模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当前已成为林下经济的重要模式。
4.3 林药模式
         在林地种植中草药,例如喜阴的金银花,就是借助林下空隙大、湿度高的特点。林药模式的“药”,主要是中草药。随着中医药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认可,未来林药模式将有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4.4 林粮模式
         即林下种植绿豆、豌豆等经济作物。

林粮模式容易操作,成本低,在东北、华北等分布广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
4.5 林油模式
         油料作物,例如大豆,本身具有固氮作用,而氮是树木生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养分元素,林油模式,林地提供空间,油料作物为林地提供养分,生态价值意义巨大。
4.6 林草模式
         根据林下光照的特点,引进种植一些喜阴的植物,例如观赏性花卉等,开发林下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4.7  复合模式
         即上述模式中,2种或2种以上模式的复合开发。复合模式能够进一步根据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利用不同林地的实际自然、社会环境,发展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培育多元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林地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5 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措施
5.1 转变发展观念,培树发展典型
         加大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引导,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转变发展观念,切实立足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按照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农、林、牧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生态、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思路,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及时培育和宣传林下经济发展先进典型。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种植和养殖效益比对、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媒体科普教育,总结和推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广覆盖、高密度宣传,教育引导和示范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提高对林下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其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强化的人力和资金支持。
5.2 完善产业体系,培育龙头企业
         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利益主体较多,只有通过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发展体系,才能有效提高经营者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支持和引导林下种植、养殖户搞精深加工,延伸、加粗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2]。同时,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部门联动的作用,努力扶持和培育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从而达到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创建地方发展品牌的作用。
5.3 加强服务指导,提高发展水平
         要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专业化的林下经济发展队伍。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通过搭建企业和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加强校地合作交流,每年邀请或组织抽调专家教授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种植养殖大户到校进行林下经济发展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切实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业务培训力度,使林下经济发展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实现林下经济发展标准化建设,确保林业经济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切实为推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更加有效作用。
5.4 加大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单位职能和行业优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认真谋划,切实在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和资金安排,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实现农民收入和森林资源“双增长”,建设生态、药香、平安、文明、小康社会,发挥更加强大的政策保障和工作推动作用。
6 结语
         现代中国的发展,已经使我国多数地区的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还存在着部分的贫困地区。为了促进我国各个地区的共同发展,开展攻坚扶贫工作就成了首要任务。我们要努力的去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去发现林下经济,将当地从贫困地区的名单里提升到富裕地区的名单中,努力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彭有冬.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全面建设生态文明[J]. 中国生态文明, 2016, (1): 65.
[2] 王琪. 探究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家参谋, 2019, (2): 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