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秦碧英
[导读] 以新课改为导向,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开始接受系统性的生物教育,使得这门课程成为了学生逐渐形成生命意识的起点。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初级中学 秦碧英

摘要:以新课改为导向,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开始接受系统性的生物教育,使得这门课程成为了学生逐渐形成生命意识的起点。实验是初中生物课程的一个关键性模块,具有实践性以及直观性的特点,为学生直接探究生物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实验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本文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步伐逐渐加快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育模式也在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生物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也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延伸。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夯实生物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能寻找契合初中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一、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主体,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被动,无法契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学生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难以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时代逐渐发展当中,学生的适应能力也应该有所提高。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体现其教育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实验是学生进行直接生物探究的主要平台。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引导其在实验操作中思考与实践,从而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生动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初中生物在实验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的目标,就应该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作为着手点.兴趣能够对学生主动进行生物实验操作形成较强的驱动力。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尝试为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形成对于生物知识或者现象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将设问法与情境教学相结合,更好的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生物知识的世界当中。这样能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加灵活。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这个实验之前,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当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些绿色植物的叶片,并用语言形容一下自己看到的叶片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学生会用“绿色”、“扁平”、“圆形”等词汇来形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叶片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其能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实验当中。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生物实验方案
        设计完善化的实验方案能够为后续进行实验操作提供清楚的方向和依据。因此,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生物实验方案。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其他由学生自主完成[1]。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实验方案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实验的研究现象是什么;使用到哪些材料和仪器;仔细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到“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个实验时,有的学生提出光照强度的影响,有的学生提出光合作用生成淀粉等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其设计实验方案:第一,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绿叶光合作用下产生淀粉;第二,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显微镜、放大镜等;第三,观察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绿叶变化;分别记录早上和下午绿色中所含有淀粉的变化。对于实验的猜想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需要二氧化碳。
        (三)组织学生以合作形式参与生物实验探究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更多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实验探究。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2].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对学生实施小组划分,一般情况下4人为一组为宜,并为每个小组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分工,比如,有的学生组装实验器材;有的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有的学生汇总实验信息等。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光合作用”这个部分时,有的学生提出“绿叶在光合作用下生成淀粉”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后,进行这个探究性实验。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夜的时间,再将其放到太阳下进行光照,滴入碘化钾,早上6点叶片呈现淡黄褐色,并没有形成淀粉反应;中午到下午叶片变成暗紫色和深紫色。然后,分别将叶片放入到氢氧化钠以及清水的玻璃杯中,放到阳光下。过几个小时候,对其进行检测,发现盛有清水的叶片中有淀粉,而氢氧化钠荣毅仁当中的叶片则没有,经过对比,学生得出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四)逐步设问启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
        在生物实验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逐步设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形成启发,使其能够从更加全面化的角度分析实验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探究能力[3]。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到“观察草履虫应激性”实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食盐之外,还能使用什么材料对草履虫形成有害刺激?”很多学生会想到醋、辣椒水、酱油等。教师继续提问“那哪些材料可以作为有利刺激呢?”学生提出牛奶、面包、糖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这些材料,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分析各种材料的利弊,比如,食醋和酱油的颜色较深,可以换成白醋,或者对其进行稀释。学生在不断尝试与改进中能发现草履虫能快速躲避有害刺激,但是趋向有利刺激却没有那么明显。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中包含很多能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探究的知识点,这样的课程特点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初中生物教师在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可以创设生动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生物实验方案;组织学生以合作形式参与生物实验探究;逐步设问启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通过本文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智峰.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41):71-72.
[2]马晓玲.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8.
[3]程闻.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19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