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北京 100736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国际航运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给海事发展提供了机遇,带来了挑战。海事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践行者、保障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海事要主动出击,有所作为,通过提升海事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海事服务管理效能、打造安全畅通的水上环境、探索海上安监长效机制、提高中国海事国际地位等具体举措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实现海事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事;定位;作为;跨越式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中体现了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理念。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海洋强国”战略的具体化,必将成为我国沿海城市和港口产业升级、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海事部门作为国家海洋事务的主管机关之一,承担着保障航行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主权的崇高使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路径是海运,载体是船舶,需要统筹协调节点区域的水上交通安全、海上搜救打捞和船舶污染防治,这些都促使海事部门成为这一伟大构想的参与者和护航者。海事部门应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1“一带一路”对航运的影响
“一带一路”在广袤的空间上构建起全球经贸联系的大格局,航运业将起到串联其中的关键作用。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要抓住国际经济战略转变的大机遇,不仅应当发挥撬动沿线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而且应在此过程中加快贸易—投资的角色转变,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新模式和新布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航运业应抓住机遇,在海上丝路构建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凭借其具有的天然优势,带动其他行业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服务于海上丝路的建设。
1.1交通基础建设,区域发展的现实路径
航运对于沿海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全球贸易中的90%依靠海运完成,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是沿海地区通向世界的桥梁。实现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撬动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拉动作用,一个区域的发展程度跟该区域基础设施的规模成正比,这就决定了一个区域无论条件再优越,没有基础设施,当地的任何资源都无法转化成经济要素。
1.2布局航运网络,协同发展的企业策略
航运企业与港口具有天然的联系,航运企业的经营离不开港口,其投资也大都是围绕港口进行。从经营船舶,到布局航线,再到构筑港口网络,参与腹地的经济发展,航运企业越来越深入产业链条的源头。航线经营是航运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重要一环,投资港口码头是航运企业对关键节点的控制。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是投资跟着贸易走,但是现在,贸易则越来越依赖于投资。国际投资将彼此割裂的市场和运输方式联结起来,并不断地整合集约,直至形成网络化格局。
1.3创造运输需求,构建长远发展新动力
航运企业作为国际物流的专业提供商,在解决港口互联互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特殊地位。抓住关键的港口节点,通过新建、改建或扩建,提高产能、输出管理,提高效率,就能保证“一带一路”的点和线保持经络畅通。“一带一路”不仅能实现产能的‘走出去’,更可实现资本的‘走出去’,航运企业将不得不顺应发展需求,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自身资产管理等专业技术经验。
2“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事定位
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海运,靠的是船舶,需要海事的协调、支持和配合。海事部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能否找准自己的定位,是海事完成“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伟大使命的基础和关键。
2.1“一带一路”战略的践行者
做“一带一路”战略的践行者是海事的第一定位。海事有三项主要中心工作,即水上安全监管、服务经济发展和口岸开放监管,这都与港口发展、航运经济密切相关。海事工作的目标是打造安全畅通的水上交通和口岸开放环境,为港口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运条件、有力的经济支撑和高效的通关保障,进而推动航运市场的繁荣发展。因此,海事部门在做好海事中心工作过程中已经自然而然地在践行和服务着“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战略。
同时,海事部门承担着履行国际公约,加强与各国海事交流与合作的使命。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就船舶监督业务、船舶检查技术以及海事文化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互动与合作。中国也是东京备忘录的积极推动者和执行者,在亚太地区PSC检查项目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海事正以越来越精湛的业务水平、越来越务实的业务素养、越来越浓厚的海事文化提升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这是中国海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2“一带一路”战略的保障者
做“一带一路”战略的保障者是海事的主要定位。海事部门承担着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护水上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利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的职责和使命。保护船舶,保护船员、保护环境就是在保障航运的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好,就是在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近年来,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运贸易往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进入中国海域的外国籍船舶和航行于世界各国的中国籍船舶不断增多,海事部门按照国际公约规定,对船舶进行港口国监督、船旗国监督以及日常的现场监督,已经在保障船舶、船员和海运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同时,海事部门在船舶污染防治、危险品检查等方面的举措,也在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保障。
2.3“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者
做“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者是海事对外交往中的重要定位。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赞成者有之,疑虑者有之,支持者有之,观望者亦有之。究其原因,是他们对“一带一路”战略不够熟悉,不够了解。所以海事部门在国际交往中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做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宣传推介工作。其一,是利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的合作关系,与各国海事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加深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进而影响其国家的认同;其二,是利用对外国籍船舶登轮进行现场监督或者港口国监督的机会,推介“一带一路”战略,影响其船员、船公司的态度和认识,通过他们的二次宣传影响其国家的立场。
3“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事作为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开放的发展过程,需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使之成为沿线各国共同的战略。就海事部门而言,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要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将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当作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自身能力的契机,在践行、保障、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实现海事的跨越式发展。
3.1加强学习教育,提升海事人员综合素质
“一带一路”战略给海事部门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践行者、保障者和推动者,发挥好海事优势,为航运经济腾飞提供有效支持,海事队伍建设是根本,海事人才是关键。一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以党政管理人才、海事执法人才、拔尖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开展大培训和大练兵,营造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大力优化人才结构,着重加强年轻同志的培养,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人才软环境。三是要大力强化职工培训教育,充分利用职工互助学习小组、网络学校、BBS论坛等多种渠道,引导海事职工学外语、学业务、学境界,全面提升海事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海事部门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
3.2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海事服务管理效能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将有效促进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进出我国港口的船舶会不断增多,尤其是外国籍船舶往来我国港口将更加频繁。海事是国家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是国家的一张“脸面”。海事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国船舶、船员和船公司对我国政府的认可度,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形象。一是要继续深化“三化”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推行政务电子一体化,缩短船舶进出口岸各类手续办理时间,使各国船舶能够安全高效地航行于港口之间。二是要积极引导港航企业转型升级,在不触及“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为港航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便利服务、高效服务,为企业省钱省时间,减少企业管理成本。三是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服务社会”的宗旨,提高海事执法艺术,在与外国籍船员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微笑执法、柔性执法等人性化执法方式的运用,注重服务的水平和态度,与各国船员建立和谐友善的行政关系,在其心中留下中国海事良好的形象。
3.3提升执法水平,打造安全畅通水上环境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效保障海上航道相通与安全,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深化沿海城市对外开放。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给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超大型船舶、危险品船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东南亚和非洲籍船舶将频繁进出我国沿海港口,考验着海事部门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加强海事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责任心、荣誉感的教育,不断提升海事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二是要推进海事执法素质形象工程,完善海事执法人员管理制度,推行海事执法责任制、海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强化执法监督,做到海事执法公开、公正、便民、高效。三是要提高海事依法行政执法能力,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开展好船舶PSC、FSC检查和日常现场检查,以更专业、更谨慎、更科学的检查,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让检查船舶保持安全的适航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适航船舶安全航行于大洋港口之间,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3.4 着力中心工作,探索海上安监长效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一个持续安全稳定的海上交通环境,而保障这持续安全稳定的海上交通环境就离不开海事部门的工作和努力。一是要抓好水上安全监管、服务经济发展和口岸开放监管这三项海事中心工作不放松,为进出港船舶和港航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运条件、有力的经济支撑和高效的通关保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障服务。二是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海事管理先进经验,逐步把眼光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结合辖区海事监管特点,建立健全全方位覆盖、全方位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安全监管系统,不断将海事监管能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增强海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三是要引入和实行“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考虑到种类繁多的专项整治活动会造成港航企业和船舶经营成本的不合理增加,海事部门可以通过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将水上运输市场和航运经济引导向行业自律,通过有效的信用管理、激励和约束制度等,形成航运从业人员有效的自律意识,从而建立起水上安监长效运行机制。
3.5 夯实履约实力,提高中国海事国际地位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基于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各国加强政治、安全、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对外交往中,海事外交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必要支撑。作为海运大国,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事事务,完善海事管理机制,提升海事履约能力,连续十多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在国际海事组织下属的各类理事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海事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深化与国际海事组织各成员国的合作和交流,提高综合履约能力和水平,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内树立起负责任、敢担当、能突破的大国形象就是为“一带一路”战略添力。二是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中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因此,海事部门要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互动与交往,注重多层面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使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合作与共赢的主旨。
结语:在国家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海事部门全面推进“三化”建设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给海事带来了诸多挑战,也为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宝贵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找准定位、科学规划,主动作为,是海事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海事执法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国际性等独特的优势,这是任何其他海上执法机构都无法比拟的,也是海事在国家海洋管理体制改革中保持建制不变的主要原因。海事承担着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护水上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利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的职责和使命,在船舶安全监管、船舶污染防治、海上人命救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国际海事事务的频度也日益增加,这些是海事部门自身的优势,是其践行、保障、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条件,更是海事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和巩固的。当然,中国海事执法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国际性程度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在对外交往中虚心学习找差距,脚踏实地求提高。这正是中国海事在“一带一路”战略坐标重构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一带一路”依然是航运亮点》,航运交易公报,2016年11月8日;
[2]张涛 《“一带一路”下的航运选择》,中国水运报,2016年6月17日;
[3]宋山,王建港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事的发展》,世界海运,2015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