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虽然是世界上实力最为强的发展中国家,然而和世界上老牌的发达国家还是有着极大的差距,我国经济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对相关的企业来讲是一个较大的负担。热电站主要采用煤作为原材料,因此就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技术,改进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方向,以提高热能和电力的效率,促进热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改进方向这个课题展开论述,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热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改进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但是因过度的开采和消耗,却跟不上经济建设的进程,煤炭开采的困境也与日俱增,能源成本的增长为新时代条件下热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改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热电厂运行发展中,仍以煤炭资源当做主原料之一,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出多种污染物质,具体包括硝酸盐、二氧化硫以及颗粒尘埃等物质。这些化工污染源若是不能有效处理,就会直接被排放到空气中,不仅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而且严重威胁到了人和生物的生命健康。例如,二氧化硫如果同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就会引发酸雨现象。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大,对电力需求逐渐增加,热电厂的数量随之增加,所以带来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因此要采用适宜的改进方式,提升热能与动力的转化机制,就为成为当下该领域需要讨论的重要话题。
1 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现状概述
热能与动力工作的核心理论是工程物理学。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为了使新型的动力机械与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并合理的采用环境科学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机械工程等多门学科综合研究,实现低污染、高效并且安全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1.1 节流调节
热电厂运行过策划过那种节流调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覆盖较大的工作范围,若具体运行期间发电设备改变的时候,系统的能源耗费会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结果会加剧热电厂经济的衰落。在通常的情形下,低容量设备可以更好的兼容节流阀。若在一级水平下,其单个设备的额定负载达到或超过此水平,那么各级数量会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以此为基础,需进行机组数量的减少来达到降低供电压力临界值的目的。若机组运行期间超过三级水平,通常可以进行节流调节的适用,但是若须发电设备运行期间未发生改变,那么机组不同所体现出的同构差异性会表现为相互平等。由此可以体现出,若发电设备运行期间出现形态变化,其系统可以进行稳定运行的维持。
1.2 重热现象
所谓重热现象,是指热电厂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此时前后环节之间所存在的通道压差可以利用能量的使用而保持持平,并且上一道程序所产生的焓值会通常会高于下一道程度焓值,即为重热现象。倘若在热电厂运行期间产生重热现象,极易引发一些危害性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涵盖以下的内容:首先,重热现象可以导致电厂储存和释放电力的结果,甚至会导致电厂运行期间产生不稳定电力的现象。其次,重热现象的产生会直接对发电过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进而对电厂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造成威胁。最后,若因重热现象产生而导致电厂重新加热,也会对发电系统的运行产生较大压力,呈现出电能波动与压力波动结果的引发,导致电力质量的大幅度降低。
1.3 湿气损失
之所以产生湿气损失,主要因素包括众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成因在于,针对蒸汽的扩大,存在蒸汽受到水影响的问题,导致水分流失现象的出现。倘若蒸汽的速度远远高于水的速度,那么水运动会直接影响到的蒸汽的速度,进而导致湿气损失的现象出现。并且喷口的正常流动会受到水滴的直接性影响,最后导致能量损失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影响到其它设备的操作和运行。
1.4锅炉排烟损失问题
锅炉是火电厂的主要工作装置,其中排烟温度是影响锅炉正产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只要合理控制排烟温度,就能保证锅炉的运行效率。专家们经过试验研究发现,排烟温度和实际排烟量存在紧密关联,过大的排烟量会产生巨大的损失。经过验证发现,排烟温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燃料、风温和风速。因此,为控制合理的排烟量和排烟温度,要选择杂质少且灰分和水分适中的燃料,以提升燃烧效率。还要控制风温和风速,保证燃料供氧适宜,提升燃烧质量。
2 改进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主要方向
需明确,热电厂的运行过程离不开创新,为了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就工业和采矿企业而言,必须更新技术,把现代管理理论同科学技能进行完整的整合。在热能方面,热电厂应该采用现代创新技术,提高热电厂的工作效益,促进其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长足的发展历程。
2.1 进行重热现象的科学应用
纵观当前热电厂动力工程与热能的具体情况,重热现象的产生相当于多级涡轮装置上出现的多级损失中的小部分,可以实现重复利用在下一个程序中。相较于蒸汽涡轮机与加热系数的理想焓降,其中热焓的比值与理想降温的比值可以被所有实际焓降所超过。虽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如果有效应用,同样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热系统要控制在正常的范畴内,在这个基础上要有效应用重热现象,尽管这个过程不能把所有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点,但是可以预防部分的耗费。
2.2 湿气损失控制的应用分析
加强湿气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保证热能和动力工程在发电厂中的有效运行。结合发电机工作实际,湿气损失的原因为:在湿冷蒸汽受热膨胀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蒸汽发生凝结形成水珠,使蒸汽量减少;水珠的流速远远低于蒸汽流速,进而牵引蒸汽造成部分动能损耗,出现蒸汽过冷状况。湿气损失会使发电机组的动叶进汽边缘产生冲蚀,降低叶片长度,减少叶面实际面积,缩短叶片使用年限,尤其在叶顶背弧处最为严重。为了降低湿气对叶片的损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应该除湿,可以选用汽水分离加热器,保证低压缸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可以选用带有吸水缝的喷灌,降低设备湿度;最后,可以降低机械损失,使用轴流式汽轮机创造高压向低压的指向力,降低能量消耗,提升运行速率。此外,可以改进叶片设计,提高叶片抗冲蚀性能。
2.3 进行节流调节效率的提升
作为基础安装程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节流调节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系统根蒸汽循环的完成。若设备在运行期间其环境发生转变,意味着层级温度会随着下降。尽管适应性功能非常强,但是节流的耗损可以致使经济下滑,影响热电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历程中必须引入弗萊格尔的规律,实现对每一阶层焓降值与压差值的精准运算,并达到汽轮机循环形态有效控制的目的,充分保设备运行期间每个组件的运行效率以及设备整体运行效率。倘若其流量体现为已知状态,在这样的状况下就可以掌握流动部分面积的变化更迭情形。
3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工业生产领域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总体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耗费能量高、能源成本居高不下,污染极其严重,生产效率创新低,实现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相关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国热电厂中热能和动力工程的改进这个课题展开论述,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理论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昌伟,孙伯赫.论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改进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131-133.
[2]胡吉祥,姚继伟.新形势下浅析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改进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164-165.
[3]于光佐,冷宏.论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8):109-111.
[4]詹振.浅析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4(8).
[5]马士峰.浅谈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展方向[J].科技与企业,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