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集合了二维码与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应用在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中能有效应对运维数据越加繁多、运维管理更加精细化的现实问题,并促进运维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为供电安全稳定提供必要支持。所以更需电力企业增进对电子标签技术的实际应用与理解,在此基础上配合网络云服务器构建规范化的运维管理系统,健全各软硬件运维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以此促进输电设备运维系统的更优化设计。
关键词:电子标签技术;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实践应用
前言:电力作为当下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保证其供应的安全性、稳定性更显重要,但就目前输电线路管理实际工作状况而言,越来越多输电线路的组建系统在监管、维护等各项工作中都出现管理不当、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输电线路设备运维管理中,更需尽快增进先进技术的引进,如RFID技术、二维码电子标签技术,合理融入线路运维管理工作中,构建输电线路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实现输电线路运维系统的完备化。
1、电子标签技术的基本概述
1.1电子技术概念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由一个二维码矩阵图形和一个二维码号,以及下方的说明文字组成,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等特点。将手机需要访问、使用的信息编码到二维码中,利用手机的摄像头识读,这就是手机二维码。二维码的使用方便了系统对设备的识别,不用多余的操作,只需简单的扫一扫即可完成设备识别,相对其它方式有很大的优势。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RFID技术即我们所说的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类借助无线射频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技术,以三点应用为核心,识别装置、被识别物品标签处理以及识别装置与被识别物品之间的识别处理活动,通过这一过程中获得被识别物品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内容,如今该技术多会和计算机系统结合应用,将识别信息导入处理系统中完成各应用功能下的针对性处理操作,以此更有助于提高信息识别处理过程中的效率[1]。RFID技术基础应用模式下主要以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以及应用芯片等内容构成,体系相对简单而且具有良好的扩容性,能够结合不同应用需求关联各种可行设备,促进技术应用实效性提升。
1.2输电运维管理中的实际需求
随着电力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如何保证越来越庞大的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面对大量的维修、维护、巡检等数据资料,多种多样的数据不但产生与录入很烦重,但这些数据资料对输电路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面对输电线路中众多的故障问题如何使这些资料产生该有的作用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目前的运维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大量的设备档案管理资料未实现统一电子化管理,查阅不便;其二,大量的现场巡视、检修资料零散存放,未实现统一电子化管理;其三,巡视、维修人员无法远程获知设备档案资料及维修历史记录,不能对设备原有状况及维修、巡视状况做全面了解,无法对设备做到了然于胸,因而不能对设备的维修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其四,电力设备运维管理以粗放型人员管理模式开展,未能结合不同运维人员业务能力进行针对性地运维工作安排,难以实现精细化运维管理工作转变。通过这些运维管理工作中常出现问;
其五,现场巡视人员巡视记录因人员素质、习惯等差异造成记录千奇百怪,记录各异,无法统一管理及供后期人员利用。综合分析,需对线路运维管理工作增加 更多先进技术的融入,提高运维实效性,以此更快处理运维任务,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高效维护。
2、电子标签技术在线路运维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2.1主体结构上的设计应用
主体结构设计上一套以电子标签技术常规应用模式为基准结合不同应用领域展开更加专业化的设计调整,主要可从感知、接入及应用等三大层面入手,以此构成运维系统框架,各层面在运维系统的实际应用为:其一,感知层。感知层主要用作标签信息的检测,借助各种信息识别设备,如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如下图1所示,通过对设备上电子标签的识别,读取其中包含的ID信息,再将ID信息传递到下层操作流程中。其二,接入层。接入层是一类辅助处理流程,主要为保证检测信息内容的安全性,感知层中的数据内容会首先传递到接入层,再由接入层将数据内容对接到后台服务平台中,以此尽可能减少数据信息交互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其三,应用层。如下图2所示,应用层是该运维管理系统中主要构成部分,是完成各项操作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基础处理功能中标签管理、任务管理、设备管理等,对运维系统中各项管理功能展开基础设计,而高级应用中涉及到的项目更加多样,线路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可视化台账管理工作等,通过这些应用功能可展开输电线路运维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png)
2.2运维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应用
运维系统的具体设计可从软件与硬件两方入手分析:其一,硬件方面,主要需从电子标签及移动终端两方面入手,电子标签需以电力设备的ID为依据对其状态加以管理,最好具备抗辐射、耐高温等材料优势,同时要对电子标签身份编号加以统计,确保与设备均一一对应,完成各项基础信息内容的填写,并以此建立设备运维管理的详细数据栏,存储在数据库中以备检查对比用;移动终端应具备识别电子标签与任务录入的功能,可使用一些数据加密措施,确保数据信息能够安全传输到后台服务系统中,避免数据偏差问题。其二,软件功能方面,对应于应用层中各项功能应用,实现对电子标签技术下运维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比如在台账功能应用中,能将数据库中获得的各项数据信息以软件应用模式调整为可视化图像、图表模式,使工作人员对各处设备运行状况得以给更全面而直观地理解;再如动态巡视信息的应用,能结合设备状态的实时检测,对其中任务状态加以管控,明确各设备巡检工作中的关键点以及所检设备的具体类型,生成动态化巡视记录,以对线路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规范化处理,以此提高设备检测效率和质量,避免出现巡检过程中的遗漏问题[3]。
3、结束语
总之,该项技术在输电线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改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技术规范应用能更高效地完成设备运维状况的详细检测与核准,从而有效确定故障问题所在并及时展开检修工作,实现运维体系的高效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熊颖,乌泽,白文硕.RFID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6):73-74.
[2]郭治锋,张慧颖,刘丁华,翟晴.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设备分布式台账云管理研究[J].农村电气化,2019(09):14-16.
[3]叶韵,张军,魏星,诸骏豪.RFID技术在电力通信设备运维中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8(06):11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