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输电线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48卷6期   作者:李华杰
[导读]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的深入推进,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的深入推进,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满足人民日益多样的用电需求以及国网基建改革12项配套政策等都对电网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飞速发展对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供电可靠性更高,电网越加复杂,接入设备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电网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电网安全运行压力加大,要保证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首先要保证电网的建设质量,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事前控制,及时消除隐患,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投运后的经济社会效率。文章着重于研究输电线路施工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对策。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存在的问题;有效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全面开展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有关建设电网的相关工程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电网工程建设的各项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输电线路的施工工程从始至终都是电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电网工程质量高低和效果好坏都直接受输电线路施工工程的影响。所以我国的各个电力企业要着重研究电网工程建设中的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切实提高相关的技术水平以及施工水平,保证我国电网工程建设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1输电线路施工存在的问题
        1.1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前期的勘察设计
        通常来讲,高压输电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一个参考的建设标准,可是在具体的施工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输电线路存在着安全隐患,威胁着人生安全。首先,输电线路的长度没有预算准确,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成本和建设周期,导致施工人员往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企业总是为了高额利益一味地追求线路最短化,不考虑施工所处的地形和地质问题,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最后,施工工程没有将高压输电线路的数据勘察进行记录备案,由于高压输电线路选择的地形较偏僻,没有进行实地勘察,给工作人员的勘察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1.2施工方案编制深度不够、缺乏指导性和针对性
        施工方案是工程管理过程中最具指导性文件,按照国家规范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的有关规定,施工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应开展现场初勘,建立输变电工程“风险识别、评估清册”,据此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对于桩基施工、深基坑施工、高塔组立、临近带电体、跨越架搭设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但是,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未组织人员实地了解工程建设的地形、地貌、土质、交通、周边环境、临边、临近带电体或跨越等情况,没有根据现场初勘实情来建立输变电工程“风险识别、评估清册”,由资料员根据施工文件和工作经验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和具体施工方案,相关审核人员流于形式,责任不到位,从而导致专项施工方案深度不够,不能结合工程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指导意义,造成施工现场与方案成两张皮,加大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
        1.3质量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未能很好运转
        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主体责任,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切实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当前,部分输电线路工程存在:输电线路工程杆塔组立前和架线前等关键环节未认真组织开展施工班组自检、施工项目部复检和公司级专检的“三级自检”质量验收工作,施工班组自检替代项目部复检,施工项目部替代公司专检,或者项目部包揽“三检”等现象,导致质量验收工作停留在资料上,实体质量工艺得不到有效监督。


        2当前输电线路施工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2.1严格执行外包队伍和人员安全准入管理制度
        分包安全管理遵循“谁发包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统一平台实名制管理”,执行核心劳务分包队伍培育管理制度,严格安全准入管理,执行外包队伍和人员“双准入”机制,严格安全培训考试,严把人员进场关,执行实名制管理。规范外包队伍安全资信管理,利用违章积分、负面清单、“黑名单”等失信惩治措施,倒逼外包队伍主动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核心劳务分包队伍在施工单位作业层班组骨干的组织、指挥、监护下开展工作,不得自行作业,不得自带材料、机具。核心分包人员和作业层班组同吃同住,食宿条件统一标准、统一安排。将核心劳务分包人员纳入施工单位“四统一”管理,全面推进线路施工作业层班组标准化建设,完善以作业层班组为基本单元的施工组织体系,提升施工企业“领着干”、“自己干”的能力,依法依规开展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
        2.2电网工程中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
        在整个电网工程中输电线路的基础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它能防止杆塔倾倒和下沉。现阶段的在输电线路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工程有:掏挖及桩基础、锚杆和岩石嵌固基础等等。①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岩石施工技术。只有在施工地的岩石情况与前期规划设计的状况一致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浇制承台、灌砂浆、以及打孔等工作,其中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是岩石打孔技术,在打孔的过程中不能破坏岩石的构造,要保证其完整性。②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掏挖技术。在电网工程输电线路建设施工时,如果碎石或者是黏土稳定性较好,可以直接使用基础掏挖。在掏挖工程施工时,由于一些缺陷和修补基础的外观不能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检查,所以要想提高混凝土大头部位的密实性,就需要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水泥浆量进行相关调整。在工程中为了防止地面处的土壁受到碰撞而导致脱落,可以包裹衬垫一些塑料布。进行振捣过程中可以采用插入式的工具,从而可以保证基础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质量。③电网工程输电线路建设中的桩基础技术。与前几项技术相比,这项基础的施工过程较为简便,一般情况下不易出现问题。在桩基础的工程中,可能会出现钻孔跑偏的现象,对此可以采用偏斜的钻头扫孔。
        2.3塔杆技术应用
        中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差异很大。对于电能工程,塔杆的结构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考虑地质的实际因素,考虑地形地貌因素和交通运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如果工作人员希望应用新技术,则必须在开工前由特殊人员计算,并且可以多次执行申请而不会出现异常。考虑到该地区的实际经济水平,塔的选择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还有施工可靠性、维护稳定性等重要因素。由于施加在塔上的不同程度的实力,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的构造模式:直线和拉伸强度。中国不同地区的交通状况差异很大。一些地形相对缓慢的地区通常使用混凝土来建造塔楼。在一些困难的条件下,材料的运输非常困难,并且塔之间的距离非常大。因此,应使用铁棒。而不是混凝土塔,使用期限相当长。可以说这个环节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考虑地质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以保证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在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同时,必须加强电网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切实提高输电线路的建设质量。在输电线路施工中,要全面分析输电线路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资源配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执行“一本帐”管理机制,规范现场作业,遵循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检查处罚力度,降低线路施工中的事故发生率,提高电网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光.试论输电线路施工工艺和环境问题导致的线夹发热及其应对措施[J].科学与信息化,2017(36):69-70.
        [2]吕科.探析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运用[J].通讯世界,2019(03):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