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企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需要建设越来越多的输线电路。而在线路保护区域中,由于许多住宅、树木、建筑以及季节因素等,对输电线路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问题,讨论输电线的防外破管理,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为大多数电力用户提供高质量电力。
关键词: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防范方法;对策探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相对较远的输电线走廊已成为城市基础建设、工业园区和房地产开发的热点。送电线路因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房地产工程遭到破坏,外力破坏事故常常使线路直接接地。强接地电流不仅会对人本身造成伤害,还会导致电网停电、严重损坏电力设备,甚至造成电网压裂、断裂和大规模停电。这种恶性事故给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形式及特点
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可以分为五大类:线下树木、违章建筑、违章施工、异物隐患、以及其他形式等。
线路保护区内种植的果树、林木或绿化树等,都会造成输电线路的跳闸。线下树木具有季节性、反复性,难以有效根除。线下新建厂房、搭建简易房等现象层出不穷。线下违章建筑一般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建成后不易解决,容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线路保护区内吊车、打井机、挖掘机、顶管机、大型货车等施工设备碰线或对线路安全距离不足极易造成跳闸。违章施工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广泛性,已成为外破的主要原因。经常出现蔬菜大棚薄膜、彩钢板、风筝、广告条幅等异物被大风吹起缠绕电力线路导致跳闸。异物外破具有随机性、广泛性,不易防范。大风天气后易发生。其他形式包括线下堆积易燃易爆物品、线下鱼塘周边钓鱼,甩鱼竿等。
2防外破工作面临的挑战
2.1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不到位,隐患管理未能从源头抓起
通过追踪几种新的隐藏危险可以发现,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监督和批准的工艺的专业知识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正在施工的基建工程侵入的输电线路走廊,基建部门对项目的计划、设计没有全面的了解,一直等到基础设施阶段,大批机器进入工地才意识到。因为项目建设成为了现实,所以不管是进行设计变更、转移塔台路径还是升级等,都非常被动。
2.2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传统的电力设施保护主要以发放宣传单、口头宣传,近两年先进的单位开始通过公众号、微信投放等来进行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未能改变外力破坏居高不下的形势。
2.3传统运行维护模式有待打破
传统以周期巡视加特殊巡视的巡视模式随着线路里程的增加,巡视人员数量不能及时跟进,巡视人员的负荷不断增加,出现巡视盲点和漏查等现象,线路的状态不能及时了解,给线路防外力破坏留下诸多漏洞。
3防止电力线路遭受外力破坏的有效措施
3.1加强管理施工建设地区
监督建设团队应当加强对建设期间的施工管理重视程度,实行责任制的方式,将具体的责任分化给各部门的组长,从而实现高效的监管和维护,增强实际的执行效率和质量,并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流程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查验有关的建设作业许可资历,在审验其正确性之后,才可以签订相对应的建设合同,保障实际的作业方案以及前期设计规划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加强对电力建设的施工管控。例如,在修建基础性的建筑过程中,前期规划人员应当明确当地的电力系统设施建设位置,了解线路的具体走向和电力线路布局,之后在现场加强总体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升监管工作的质量,派遣专业的管理人员到现场做以全天候的监管,才会保障实际的施工建设工作,防止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意外触及电力设施,并导致对其的损坏和建筑人员的伤亡事件。另外,在和工地的建设人员进行信息上的互动过程中,应当强化现场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并利用与当地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信息上的联系和交流,确保第一时间掌控相关的建设种类以及相对应的施工建设工作,控制施工时间的合理性。
3.2抓宣传引导,营造群护氛围
采取3种方法,抓住4个宣传机会,使用5个渠道,广泛实施电力设备的预防和保护,以形成群体氛围。将会场宣传、图像展示、交流问答、电子邮件宣传、礼品和手机宣传相结合,以深入持久的方式进行反破坏性的知识宣传。例如,利用植树节、春季电力设施保护周、“5.17”和电气安全性宣传日、安全生产月、法律宣传日等,使公众参与电力设备保护,为电力供应营造良好的氛围。宣传过程中还可以合理使用5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等宣传外破。
3.3优化输电线路巡视工作
根据现状和发展来看,人工巡视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线路巡视的基本要求,线路巡视模式急待打破,机器代替人工巡视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新科技技术又不能满足当前线路状态巡视的要求,所以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过渡:
①整理输电线路台账。输电线路的台帐是线路开展工作的基础,完整和真实的台帐可以为巡视线路工作的开展增加效率。通过对台帐的认真梳理,确定线路杆塔导线的基本情况。同时注明现场环境、气候、特殊区域(如大棚、山火、风筝)等,对整个区域的电网外力破坏潜在风险和隐患设置一个完整的台帐,不仅有利于目前工作,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②在台帐完整真实的基础上,对线路危险区域进行评级,对于预测无风险区域,如高山无竹木隐患区域,应该放宽巡视周期;对于预测风险一般的区域,如竹木、山火风险区域,应根据风险性质适当安排巡视,并尽量早点排除风险;对于预测风险较大的区域,应加强巡视,并辅助以可视化、视频智能预警监测设备,并尽量早点排除风险;对于预测风险特大区域,如正在施工的道路、线路保护区内建房,应安排专人驻点巡视看守,并辅助以可视化视频智能预警监测设备。对于跨越通航河流、道路、新建城镇化区域等未知隐患区,应安装可视化、视频智能预警监测设备。对于有季节性的外力破坏隐患,应制定节气表,按照节气特点开展工作。
③对于任何风险都要签订安全告知书,作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的手段和对风险的控制和追责的依据。
3.4下达安全告知书,确保外破责任到人
因城市化进程加快,施工建设项目增多,输电通道环境复杂,供电企业没有执法权等导致一旦存在的隐患,真正整改困难重重。对暂时无法消除的隐患,逐基逐档联系隐患责任人,进行安全告知,下达安全告知书,保留影像资料。在隐患周边安装安全警示牌、张贴警示标语,对易受撞击杆塔安装保护墩,拉线护套等。
4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展望
(1)科技最终取代人力
机器代替人工将成为主流趋势,未来线路巡视将以卫星、雷达、机器人、无人机、各类功能摄像机作为采集前端,及时采集线路状态数据,云存储、云计算作为后台分析评估。人力主要用于检修电力设施和维护线路正常运行的各种前端采集和后台工作。
(2)电力设施保护需要法律和执法队伍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最终需要落实、落地,电力自有的专业律师队伍的建设和政企联合电力警察队伍的培养,是电力法律法规落地的保障。
结语
防外破工作很重要,也具有很大难度,涉及范围较广,在排除和防范过程中如果仅靠电力企业很困难,所以相关电力企业可以有效发动社会力量来有效防范外破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输线电路的运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吴磊.输电线路的运行故障与对策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10):80-81.
[2]陈柏元.电力输电线路故障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8.
[3]胡毅.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防治[J].高电压技术,200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