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护理要点及影响因素,致力于探求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随机抽选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对60例接受全身麻醉术治疗的颈椎病住院患者展开问卷调查,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应用常规护理对策,研究组(n=30)应用综合护理对策。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全身麻醉术后,通过巩固基础护理,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满意度高,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
【关键词】颈椎病;全身麻醉;护理要点;影响因素
颈椎病患者全身麻醉后,加强基础护理,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满意度高,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护理方法
对照组(n=30)应用常规护理对策,如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体位指导、饮食指导等。研究组(n=30)应用综合护理对策,包括(1) 持续观察。特殊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切口出血、呛咳,如有,应立即对症治疗。同时要观察负压引流是否堵塞,详细记录引流血量。(2) 并发症的预防。因为病人术后经常需要卧床休息,所以卧床时要帮助病人排痰,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这样有助于翻身和叩背,有助于保证气道通畅。护理人员要做好巡视,及时了解病人术后恢复情况。为有效预防尿路感染,一方面要在术后8小时内夹紧导尿管并定期打开,有利于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另一方面要鼓励患者按时喝水。(3) 巩固日常护理。术后24小时心电图监测,取下枕头,保持仰卧位。此外,术后8小时内禁止饮食;加强颈周长固定,如有血肿压迫或呼吸窒息,需行气管切开术。(4) 抗炎和脱水护理。大多数病人术后会感到吞咽痛。护理人员应在遵循医生指示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治疗药物以帮助减轻水肿和其他症状。
1.2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对60例接受全身麻醉术治疗的颈椎病住院患者展开问卷调查,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8-75岁,平均(55.16±4.08)岁;研究组(n=30)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6-73岁,平均(54.93±4.15)岁。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对比研究。
1.3 观察指标
评价及对比两组的①术后并发症率,包括深静脉血栓、泌尿感染、切口出血。
②护理满意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采取百分制。甲级满意:90分及以上;乙级满意:60-89分;不满意:59分及以下。发放问卷60份,共回收60分,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x±s)记录计量资料,t检验,(%)记录数据率,x2检验, 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颈椎病手术通常采用全麻,但手术时间长,手术风险高。因此,对术后康复阶段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有文献指出,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是全身麻醉依从性差[2]。因此,应提高麻醉依从性,避免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本研究将持续观察、预防并发症、巩固常规护理、抗炎脱水护理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不仅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耐心、微笑服务、护理需求,同时也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正确认识,增强了患者对顺利治疗的信心。真正意义上,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加强常规护理,充分结合病人的临床需要和健康需要,实施全方位护理[3]。总之,实施综合护理对降低全麻后颈椎病患者的身心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术后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切口出血等,这对缩短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说明综合护理的应用能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临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干预,患者往往需要在全麻的作用下进行手术,以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但对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来说,如果仅仅依靠常规的护理干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容易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1]。因此,有必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改进和优化。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全麻下颈椎病患者术后护理的要点及影响因素,探讨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江玲. 全身麻醉行颈椎病手术术后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3):125-126.
[2] 姚群. 侧卧位下对颈椎病患者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术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2):175-176.
[3] 莫凌, 黄锦菁, 梁德,等.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并发颈前部血肿的原因分析及其治疗策略[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 32(9):948-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