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职业人才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是职业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要条件。本文就如何做好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专业课程设计,培养和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具体专业提出了考核要求,对于促进校企联合,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并发挥其岗位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安全教育 专业课程 设计
0. 前言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同时社会上对于“金蓝领”等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也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职业教育在校生3830万人,如何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人才成为职业院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作为从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在职业教育知识体系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如何将安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教育体系,合理设置安全教育课程,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安全素质,尽快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不应仅限于平安校园建设的要求,这是所有职业院校应当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
1.职业院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职业健康和安全作为从业人员最基本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共识。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合理规避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风险,才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作为职业教育院校,输送的专业技能人才毕业后直接接触到具体的工作岗位,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职业院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成为必然。
1.1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现状
鉴于目前社会环境的要求,国家提出了平安校园建设的要求,要求从学前教育抓起,积极组织开展了应急疏散等安全知识教育。职业院校入学的学生大多为初中(高中)毕业,处于心理叛逆期和青春懵懂期,难于管理,所接触到的安全管理知识不够系统和专业。目前各职业院校根据平安校园建设,开展了一些安全活动,但教育内容内容相对单一,未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模式,而且针对安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模式比较落后;加之学校专业安全教师师资缺乏,对用工单位安全需求不甚明了。
1.2企业对安全教育内容需求
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间沟通不够,只是被动地接收毕业生,对学校安全教育方向缺乏参与,未能及时将企业乃至各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同时由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被分配至具体工作岗位,接收的三级安全教育内容不够系统且不能完全满足岗位安全操作要求,易成为事故高发人群,为企业安全生产增加了风险。基层项目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学历和专业要求不高,从学校招聘安全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不太现实,而且该专业学生侧重于安全技能学习,缺乏对专业技能的了解,不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1.3安全工程学科发展方向
安全管理目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内容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一门系统的科学,很多大专院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各类专业教材比较系统、完善,为职业院校安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教材。
2.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课程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指导思想
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借鉴当前较为成熟的安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较高安全素养的工程师类型的人才,不但可促进职业院校发展,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企业。
2.1安全教育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院校毕业生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具备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应急处置能力,自觉规避各类安全风险,减少校园安全事故,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人力资源。
2.1课程设计原则
2.1.1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校企联合。
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了课程设计的方向,安全课程的设计必须坚持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先导,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和联合,合理确定课程需求,将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入教学内容之中,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1.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实习相结合的原则。
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在课程设计中,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将安全技能与知识讲授与学生实习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1.3坚持以意识为先导,提升管理技能。
基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和企业实际需求,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课程设计时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安全技能培训。这不仅能够使将来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更好地做好本职安全工作,还能做到事事讲安全、时时想安全,实现真正的人本安全。
2.2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点,以具体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让企业真正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适应企业发展;改进教学方式,注重知行合一,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优化课程设计,以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理论体系为指导,注重课程实用性;改进教育评价模式,采用现场考核、组织研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学校、家长及企业等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3.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市场调研的人才培养模式论证,通过头脑风暴法等进行分析开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选择适宜的课程载体,创设学习情境,确定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问题。
3.1 教学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全面分析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合理确定专业课程。对安全课体系的研究应基于以下流程:
以某地质勘查单位地质钻探工种安全课程设计为例:
目前,地质钻探市场业务量逐年增加,对钻探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增,根据现实需求进行适用性较强的地质钻探安全课程设计十分必要。按照职业院校课程设计流程将地质钻探工种课程分为几个阶段: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调研
根据企业需要,市场需求采用参观、考察、交流等形式对相关地质钻探企业或涉及钻探业务的单位进行调研,收集相关单位的安全管理信息,把握需求方向,形成调研报告,从而确定地质钻探工种安全课程设计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
2.确定行业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通过资料收集明确地质钻探行业的通用安全标准,并将相关标准进行细化,融汇到课程中。该单位乃至整个地勘行业地质钻探施工主要执行《地质勘查安全规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安全技术规程、标准。
3.借鉴同行业安全管理先进经验
收集山东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山东煤田地质局等同行业单位地质钻探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经过汇总、比较后进行借鉴,应用到钻探安全课程设计中。
4. 具体岗位安全知识需求分析
地质钻探技术工人在入校学习前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多数为初中学历,对安全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低,理解能力差,但当其毕业后进入施工一线从事钻探工作,需要经常操作配电系统、钻探机械等,经常在野外施工,主要考查的是实际安全操作能力,所处的施工环境大部分在偏远、荒僻的野外地区,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需侧重实践教育、实例引导,尽量减少单一的理论性课程,可将理论性安全理论知识和纲领性文件融入到课程中去,避免过于生硬刻板。即把握好“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
5.课程设计与学科优化选择
结合该单位地质钻探工种需求和教学实际,按年级将一学期的课程及学时设计如下:
.png)
6.毕业生工作情况回访
及时跟进,定期对已经毕业的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回访,每级毕业生的回访率不低于30%,根据回访调查结果实时对钻探技术工种安全教育课程进行修改完善。
按照教学课程体系及相关课程设计流程确定主要课程及教材:
结合地质钻探工人的实际需求和文化程度,本着提高效率,注重实效的原则建议开设以下4门安全课程:一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使钻探工人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了解国家、地方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内容;二是安全用电知识课。采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现场学习施工机械、配电系统的装配、电气维修;三是典型事故案例课。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现场分析,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四是地勘专业安全课。以地质勘探相关安全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结合地质钻探工作实际进行。地质钻探安全专业课程可使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和《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及相关法律读本等。
3.2教学方法设计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借鉴工程硕士培养模式,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结合的方式,让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授课及实习过程。通过加强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和教学研究机制建设活动,构建课程保障体系。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系统讲解的基础上,更多的采用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试验和实习法、宣传娱乐法等易于让这个年龄段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学时设计,课程设置的部分内容移植入其它专业课程讲解或实习过程中,做到警钟长鸣。
3.3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应包括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隐患、规避风险和科学合理地应急处置能力。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考核过程的方式,如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和现场查隐患等内容较为新颖的方式进行考核,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改进了教学效果。教学考核评价的标准应涵盖专业知识和岗位安全技能的要求,不应局限于理论考试的结果,应将学生实习和现场操作、教学过程等各方面的表现纳入考核评定标准。也可以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双轨制考核模式,理论考试分数占30%权重,实践考核分数占70%权重,每学组织两次考核,满分记100分,60分为及格分,考核不及格需要重修。
4.结语
4.1职业院校应开设安全专业课。
4.2职业院校安全专业课程应基于校企联合方式,并根据学生所在专业和就业工作岗位需求设计。
4.3根据安全专业特点,开展教学和考核等创新工作,可有效提高安全专业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职业学校改革落实应重视的几点思考程昌盛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国与就业》
[3] 浅析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问题与思路景海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财政税务系,陕西,咸阳,712000
[4] 如何改革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现有的教学模式王谦通辽市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