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但是建筑行业也应该看到其中的挑战,对技术要求的提升,才能够真正构建高质量的建筑,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对其极为重视,确保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的增高,国家的建筑行业也是迅速的发展起来,无论是工业建筑或是民用建筑,混凝土都是被广泛使用的,也能这样说在建筑这个行业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在工民建中一般都会用混凝土完成施工,施工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完成质量是紧密相连的,同时和建筑中能否安全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1混凝土浇筑技术特点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为混凝土由多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混合而成,这就决定了其浇筑施工必须遵照一定的技术规则与规律进行,尤其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怎么防止出现裂缝、麻面等问题,对如何正确掌握和合理认识混凝图浇筑的施工技术特点,所以对混凝土的现场浇筑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分段分层技术、混凝土分层浇筑技术、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等等,对于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操作技术,对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能达到高品质、高质量。
2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原料选择
混凝土是包含了很多原料的复合型材料,所以为了优化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对于各项原材料的选择都必须要提起重视。其一是要做好对于水泥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对于混凝土的标号要求为C40,但是为了减少混凝土中因水泥反应产生的热量,要进一步做好对于水泥型号的选择,一般可选择252号炼石水泥。其二是要做好对于骨料的选择。在调配混凝土时所使用的骨料包括粗骨料与细骨料两种,为了控制水化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细骨料一般选用中砂,而粗骨料的选择则要依据混凝土自身的情况去进行确认,包括能否收缩以及能否进行泵送,一般情况下选择粒径为5~20mm的连续级配石子。此外对于骨料中的含泥量的控制,一般情况下粗骨料应当控制在不超过1%,细骨料中的含泥量则可比粗骨料稍多,但同样应当控制在不超过2%。最后是应当做好外加剂的选择与应用。对于掺加料,一般应当使用I级粉煤灰,而掺量的最大值一般控制在每立方米100kg,这样的掺料比率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得到一定程度提升,进而控制水泥的使用量,减少成本耗费。而为了降低混凝土收缩力对于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的影响,最好的选择便是U型低碱膨胀剂。
2.2剪力墙与桩基浇筑技术
①剪力墙属于建筑框架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应该合理使用分段分层技术进行施工,通过流水作业的浇筑方式,在保证准确操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提升浇筑的严密性与稳定性,确保其强度符合标准。剪力墙浇筑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板结构、框架、梁柱部位的浇筑质量,准确地开展浇筑施工,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②桩基结构浇筑施工中,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浇筑施工技术,将平仓、振捣、独立性施工作为主要原则,安排专业人员开展工作。
首先,使用定型模板之前,应该在其中合理地涂刷脱模剂,确保表面的光滑性与清洁度,反复性地进行模板边线的检查,保证其符合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其次,对于关键性的部位,应该严格进行浇筑强度与速度的控制,细化工艺技术,编制出较为完善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科学施工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工艺技术,提升浇筑施工的技术水平;最后,还需对现场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控制,根据标准要求施工,合理采用冷却通水的方式进行处理,从根本上预防因内、外部温差过大出现裂缝问题。
2.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其体积较大,截面的指标也很高,水泥材料的使用量也很多,施工中容易释放出很多的水化热,出现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浇筑技术。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水冷管的方式降低内部结构的温度,预防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因内外部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问题;另一方面,施工中应该降低水泥材料的使用量,严格控制水泥质量,在保证浇筑施工质量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预防出现裂缝或其他质量问题。
2.4施工缝与后浇带技术
施工缝与后浇带施工中,必须要合理地使用先进技术。在混凝土浇筑环节中,施工缝属于常见现象,因为施工时各个结构之间需要设置缝,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缝隙,而是浇筑过程中某些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超出之前混凝土初凝的时间,先后浇筑的区域就出现了结合面,有施工缝。受设备因素、人员因素与材料因素的影响,难以一次性地进行大面积浇筑处理,此阶段就需要预设施工缝,以保证整体结构的质量。首先,需要确保施工缝的宽度符合要求,预留足够的宽度,不可以有杂物,应该满足清洁要求;其次,后浇带区域的浇筑中,为预防出现收缩不均匀裂缝或温度裂缝的问题,应该按照具体的施工标准,在建筑墙体结构、底板结构与梁体结构方面设置临时性的施工缝,暂时地将其分成很多部分,在内部收缩之后,再进行临时性施工缝的浇筑与振捣处理,这样能够形成质量较高的整体结构;后浇带浇筑施工需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段;一般情况下,室内的后浇带宽度为30mm,室外的宽度为90mm。
2.5养护温度控制
如果在炎热的天气下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可以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去完成,每层浇筑厚度要控制在法规限定的范围之内,不可过厚,这样才能够确保浇筑物的整体散热能力,防治出现裂缝,同时可以借助预埋水管的方式去降温。对于拆模的时间也要合理调整,如果出现急剧降温的情况,为了避免温差过大,需要做好表面保温。养护的主要目标便是为了防止出现裂缝,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外部的覆盖物,可选择稻草袋或者是塑料膜等等,覆盖层温度需要依照科学的方式去完成计算,不能凭借主观经验去进行调整。一言蔽之针对温度的控制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亦或是养护过程中都应当落实到位,贯穿全过程,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结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民建工程的水平。因此,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我们要牢牢控制施工项目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根据项目的情况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严格控制影响因素,站在全局性角度,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总之,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应该随着时间以及项目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才能够为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施工技术中,受到影响因素较多,也应该对其进行合理控制,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混凝土浇筑技术在项目工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子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38-39.
[2]陈证.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30):53.
[3]赵子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38-39.
[4]胡晓喆,付强.浅谈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