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筑工业发展速度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运应而产生的就是对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信息化,以此推动高发展产生的高质量问题。BIM技术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使用该技术不仅完善了建筑行业的多方面问题和难点,解决了建筑工程可视化、模拟化的信息化技术,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BIM技术的概念、应用价值和使用特点,通过具体的建筑工程案例来详解BIM技术的应用,并进行了运用后所解决建筑工程中技术难点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要点;技术分析
BIM作为新兴的技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从业主的意识到软件商的大力开发,再到设计院的普及,国家BIM标准的制定,无疑不说明了中国的BIM正在蓬勃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都希望工程建设能用到BIM技术。那么,BIM技术的概念与价值如何?到底解决了建筑工程中的哪些难点问题,受到开发商及业主的极力运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BIM技术的定义
BIM技术的首位提出者是ChuckEastman教授,其全称为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充分利用了数字信息技术,使得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中能有效的提升项目管理者的工作水平、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对工程的建设周期进行有效的控制。BIM技术采用三维数字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中的所用信息展开模拟,构建成完整的建筑物模型,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高效施工,确保建筑安全管理。
二、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量大,信息类型多样,存储具有分散性,BIM模型刚好可以将工程项目中的所有信息包含在内,对BIM模型内的信息提取分析,可以及时对模型中欠缺的信息进行完善,这样也体现出BIM的价值所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项目的生命周期有效展开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展开及时的跟踪、存储和共享,这样可以确保项目在进程过程中不会出现信息断流的现象。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可使用的领域很多,比如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可视化管理等。
三、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特点
通过BIM技术,则可以借助模型直观的展现复杂的建筑结构,同时还可以将建筑的信息与数据有效收集并处理,由此可见,BIM技术具备着可视化及数字化的特征,它改变了传统的二维图纸展示模式,而将建筑的三维模型展示给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使得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过程都在可视的状况下开展。?BIM技术具备信息化的特征,它可以结合具体的工程数据与信息,进一步搭建符合工程特征的三维立体模型,进一步借助智能模型、数字技术以及网络平台开展对建筑的各类模拟,进而通过模拟为建筑施工提供具体指导。在招投标及施工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技术开展4D模拟,进一步依据4D模拟制定最优化的施工方案。?
四、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要点
以某地的某建筑项目为例,进行BIM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分析。该建筑项目位于某城市新区核心区,位置优越,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1公顷,综合容积率为1.50,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为5.95万平方米。
1.模拟设计阶段。精准的地形设计。直接获取项目地理、地形数据,形成3D数字地形模型,开展前期研究分析与评价,使得项目方案设计能够从根本上做到有据可凭。设计及方案构思。
将Civil3D生成的地理文件在Revit中形成的地理模型,进行概念分区、道路关系和周边环境的布置,并进行相关分析,随后在地形上布置Revit体量,推敲体量轨迹,形成初步的体量方案,对于设计的住宅小区的高度以及选址位置的阳光强度和阴影强度进行测量,保证住宅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方案概念阶段的能耗分析。将Revit体量的模型录入能耗和地理信息,数据导入相关软件中进行制造可视度分析和风度分析,帮助规划设计进行优化,实现较为舒适的自然通风和最佳视野,并且在住宅设计时,在选择户型时,可以借助BIM的能耗分析技术,直接得出结论。方案的考察。当概念方案完成,可以将概念体量模型导入相关软件进行动态的漫游,通过对小区内部环境、道路以及周边环境和场地的可视化模拟,进一步推敲方案的合理性。
2.项目深化阶段。复杂构筑物的精细化建模。BIM具有三维可视化的特点,可以将复杂的窗族、楼梯、凸窗等预制构件插入模型中,通过构件的参数化运用降低模型构建的难度,提高建模效率。构建室内精致装修。通过BIM来构建室内设计成果,可直观的展示出设计中的任何材质,银泽和方案布局等。基于BIM的可视化呈现的将是三维实体,室内颜色搭配、材质的协调政、造型考究、灯光设计,甚至部分管综都会有所呈现。虚拟现实。当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墙体材质、门窗类型、三维模型族库丰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更直观的分析建筑设计当中有关视觉感体验、空间体验以及艺术方面的设计水平,并且可协调建筑师与各方进行直观的方案交流沟通。
3.后期各专业间的协同。绘制施工图。在模型完成以后,需要简单的图面补充处理,即可完成相对应的平立剖面的绘制,大幅降低的图纸绘图的工作量。各专业的协同。方案设计确立后,进行全专业协同BIM设计,在设计完成后,引用相关软件进行碰撞纠错、云漫游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改,能够及早避免模型中的碰撞问题。工程算量。通过Revit把模型构件按各种属性信息进行筛选汇总排列表达出来,材料构件发生修改后,明细表也能实时的修改,方便与各方进行沟通。碰撞检测。通过碰撞检查功能,找出设计与施工流程中的空间碰撞,针对碰撞点进行分析排除合理碰撞后,针对碰撞点进行讨论,期望能在施工前预先解决问题,节省工时和不必要的变更浪费。施工模拟。BIM信息模型中结成的材料、场地、继续撤离人员,甚至天气情况等诸多信息,对建筑的施工进度进行模拟,通过4D施工精准模拟,可以直观的反映施工的各项工序。
五、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技术分析
通过BIM技术在上述项目中的运用,可以看到BIM技术重点解决了建筑工程中的以下难点问题,为建筑工程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提供了关键且必要的技术参数和技术手段。
1.节约了施工的成本。施工前BIM整合减少重置施工与失败成本,节省了工期;BIM做施工流程模拟,包括设备机具吊装及运送,减少了工序的错误。
2.提高了施工的进度。在施工阶段,承包商对BIM的使用大多与施工工项流程的安排有关。BIM的可视化模型展示,对评估不同的施工解决方案、规划安装流程、协同作业上都可有很大的帮助;以3D模型的坐标放样,快速又精准,提高了验收正确性;业主或上级单位对于施工中的工程进度,变得容易掌握。
3.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未施工前,于BIM模型上即对整个建物造型有初步了解,因此施工中的防护措施可于未施工前即做好防护,不需等施工完才做防护,安全性增加;视觉模型时,对于材料如钢构的结构强度皆预先检讨出来,并予以补强,也可模拟机具施工吊装情形,除增加视觉模型本身安全性,施工时的安全性也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有效地应用BIM技术,能够促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等的有效提升,但若要能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应用作用,需要克服当前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比如人才短缺问题等。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的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方式,积极推广应用BIM。
参考文献:
[1]黄湘寒.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9(03):146-147.
[2]段炼.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10):128.
[3]马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49):213-214.
[4]尚艳萍.建筑施工工作中BIM技术的应用[J].城建理论研究2017(2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