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调整改进的逻辑思考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期   作者:武剑
[导读] 文章以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策略为研究对象,

         摘要:文章以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随后围绕如何进行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从自然通风设计、节能设计等角度入手,提出了一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调整改进;逻辑思考
         1 商业综合体的现状
         1.1 综合体的优势
         商业综合体是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功能复合型商业中心。商业综合体是现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突破了过去城市建筑单一功能的局限,且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优点就是规模大、功能性强,而且一般所处的位置也是中心地带交通发达,同时内部也都自成体系。
         1.2 综合体的问题
         由于这一系列的优势使得商业综合体在国内得以迅速发展和增加,但是这个过快的发展势头中会存在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综合体会逐渐落伍,从而影响了综合体的活力。也归结于很多细节未能跟上发展,就会缺乏高品质和时髦的配套,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和成熟使得综合体的整体服务得不到有效的支持。
         2 思考调整———设计前研究
         2.1 重新考虑人口构成及整体定位
         在选择城市综合体时候我们尽可能选择人口基数大或人口密集区域,如中心区、办公区、商业区、居住区等。后期设计再针对人口类型、数量、购买能力、需求特征等设计,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改变人口构成。构成人口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我们只有不断去调整才能取得更好的持续收益。例如在高消费区则总体定位为富丽堂皇,年轻社区则可能表现为简约大方。
         在考虑诸多因素之后,需要根据这些现状对商业综合体进行定位。包括整体定位、档次定位、市场形象定位及其中各种物业的定位,例如商业物业的业态、业种、功能和经营主题等。同步要定位各个营业内容的关联性,各个功能项目之间应该是互补关系,尽量避免互相干扰问题。
         2.2 把持长远规划
         基础资料分析皆是基于现状,但是分析结果应该把整体目光放的更为长远。考虑今后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和调整。用一种发展投资的角度去规划这个综合体的未来发展。
         3 思考调整———周边设计改进
         3.1 建筑平面形态研究
         建筑的平面形态应该是根据所处的周边环境决定,合适的平面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呼应周边环境而产生的。局部的退让或者架空是为了更好的和城市衔接,更便利的引入人流。综合体的平面形态主要分为点状、线状、面状和混合状四种形态。而在改进过程中由于平面形态往往已经确定没法改变,所以在这点的考虑都会比较少。只能通过扩张或者局部拆除来改变与城市的衔接关系。
         点状、线状、面状和混合状四种形态各有特点,面状的临街面较少,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一条内街来增加临街面,也就是把面状根据需求改造成线状。往往根据基地根据各种限制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对应的措施形成了混合状的布局,见图1。
        
         图1 点、线、面的混合状
         3.2 动静态交通组织
         车行和人行交通都是综合体解决流线问题的关键,车行、人行交通能否快速便捷通过基地,是高效利用的重要标准。大型商业综合体因为人流量巨大,往往其对外出入口设置会对周边环境形成干扰,应该最大化的去减少这种干扰。在选择开口衔接时应首先对道路现状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基地与城市衔接的可能性出入口。评价现有建筑时候应该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整流线组织:车行交通与城市交通整合、车行交通与建筑整合、步行交通与城市人行道整合、步行交通与建筑整合、动静态交通整合。
         3.3 周边节点环境
         通过分析周边节点得出综合体本身具备的优劣势结果,周边节点可将其归类为广场、公园、重点公共建筑和街道等不同几个要素,广场、公园和重点公共建筑这些根据具体的细节功能属性和在这个片区的重要程度来判断是否可以带来更多的人流量。而街道则是可以考虑将综合体本身作为整个街道的节点空间来打造,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度,相应的综合体也更具吸引力。
         对应上述各个点梳理和调整相应的措施。详细逐条地考虑这些因素和各种复杂情况,可能对接入口最终位置的决定有较大的影响。以主要影响因素为主,围绕附属条件调整,来提升整个设计的层次和使用便捷度。
         4 思考调整———内部流线及交通组织
         4.1 思考功能流线的调整
         内部流线的设计原则,本质目的是要将商品或服务尽可能多的展示,从而增加消费可能性。在做提升设计时候就要围绕这个设计目的去不断优化,例如环形人流交通动线,环状流线能引导人们无意识的逛完整个环线,从而能接触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获得更为均衡的浏览率,提高交易成功率。这种线性人流交通动线最符合人们游览的可视性,消费者能够有更高的店铺浏览率。在线型模式中加入局部放大点形成节点空间,大小不同的节点空间形成了一种主次之分,同时使得顾客不容易疲惫。例如中华广场的内部流线是图3情况较为混杂,没有主要领导空间,同时顾客很容易走迷路。应有清晰的统领空间,见图2、图3。
        
         图2 具有清晰的内部流线
        
         图3 内部空间流线较为混乱
         4.2 思考功能活跃关系度
         建筑内部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这种关联性存在一种强弱的等级关系,同时可能存在排斥属性。局部功能之间应该彼此独立而不产生相互影响和干扰。我们应该考虑活跃关系度进行设计和改进。避免出现互相影响,同时保障彼此功能之间沟通和联系的便捷性。
         5 思考调整———整合建筑内部空间及节点设计
         5.1 思考内部空间如何影响消费心理
         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包括室内步行街、中庭边庭,以及水平垂直交通通道等,这些空间虽然不直接发生销售行为,但是这些空间其实是消费者的主要感受空间,对于心里感受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商场是否吸引人光临和逗留并激发他们参与丰富的商业活动。
         (1)功能合理性,合理分区妥善安置不同功能不形成流线干扰和交叉。(2)开放与私密性,内部空间需要有收有放,也要保证局部空间的私密性才能满足顾客心理需求。(3)方便可达性,内部空间应该是清晰明朗但是不失丰富感,能够在里面方便快捷的到达他们所找的功能。(4)标志识别性,商业空间容易迷路,标识系统很关键,或者建筑本身的空间就应体现很强的标示性。
         5.2 思考内部空间形态如何影响舒适心理
         消费者对于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形态感受最为直接。空间形态决定因素往往是从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空间序列和空间整体性这几个方面考虑。大气的中庭空间配上宜人街道尺度更能吸引消费者停留和闲逛。把控空间序列节奏张弛有度,让消费者不会因该空间相似度太高而感到乏味。变化之中也要保持空间的整体感,整体感能给顾客带来更为强烈的心里印象和视觉冲击力。
         5.3 思考节点的连续性
         进入综合体过程会经过多重节点空间,节点通过交通空间链接起来。而节点空间本身就起到一种汇聚人流并转换人流的作用。
         入口空间:在商业综合体中,建筑出入口空间是综合体组群与城市空间的一种交界衔接处,这里作为一个商业综合体的门面能够吸引人流,体验空间的起点和终点,既是一个城市与综合体的过渡区域,也是一个复杂商业综合体的导引空间,不但要考虑吸引力问题同时要考虑如何更好的集散人流。
         庭院、中庭空间:建筑内部的大小庭院及中庭就是内部的重要节点空间。与各空间之间表现出一种贯通、渗透的状态,庭院空间能够有效的融合各种复杂功能形成统一的界面,同时改变上下层之间的隔断感,形成良好的视线可达性。并且庭院及中庭也是内部人流的一种聚集点。
         6 小结
         商业综合体与时代关联系最强,时代推移城市格局和人们的品位发生变化会使得早期综合体的活力下降,需要去重新改造激活综合体。激活过程是复杂的,只注重一个方面的会顾此失彼,因此商业综合体调整改进的逻辑思考体系则变得愈发重要。
         参考文献
         [1]黄珂.“整合”: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李刚.基于心理行为的商业综合体中庭空间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2013.
         [3]王建.大型商业综合体中介空间研究:基于上海地区案例的调查与分析[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