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葛德洋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葛德洋
[导读]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际施工当中,施工人员要能从多角度进行考虑,注重施工技术的规范应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山东华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滕州  277599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际施工当中,施工人员要能从多角度进行考虑,注重施工技术的规范应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传统的施工技术应用中,由于受到施工观念以及技术等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存在的施工问题还比较多,只有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才能真正为工作的良好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1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组要是由石料、砂土、钢筋与水泥等材料,通过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所以应用该混凝土可以获得更好的承载效果和稳定性。其优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其一,材料组成简单。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沙石所占比重大于钢筋水泥,而砂石材料的获取途径比较方便,在全国各地都能做到就地取材。其二,稳固性更强,韧性抗震性突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采用结构灌注形成的,在整体性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能够更好适应各种不良情况,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如在水库堤坝的修建过程中,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其三,主要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灌注的方式,将钢材料包裹在混凝土中,非常紧密的内部结构,避免了钢材料受到锈蚀,其紧密的内部结构起到了防水作用,同时钢筋混凝土的所有材料是不可燃材料,确保了其防火性能。其四,可塑性强。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区域要改变钢筋混凝土的外形,且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快捷。其五,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保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优点,同时发挥了1+1>2的效果,使两种材料互相弥补短板提高了硬度、抗压、抗拉能力,提升了整体结构的防震性与延展性。
        2建筑施工中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
        2.1材料方面
        材料方面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材料等,这些材料在施工操作中,往往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配比标准。倘若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比材料,会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质量。以混凝土为例,若水泥强度和水灰比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自身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必然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质量。
        2.2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大多都是外地的务工人员,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专业性培训,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缺乏了解,在具体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这对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来说极为不利。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质量隐患降到最低。
        2.3技术因素
        如果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就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若施工人员提前拆除模板,就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容易出现混凝土缺棱角或局部坍塌的现象。若施工人员没有控制好温度,就会使混凝土发生变形,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绑扎的技术控制
        钢筋捆扎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基础,影响了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为此,技术人员在进行捆扎操作前,需要依照设计标准对钢筋材料的硬度、韧度抗变形等性能进行检测,在质检合格后开展实践工程。在绑扎时根据施工图纸的内容来进行钢筋的检查,确保选用的钢筋型号以及尺寸都与设计的图纸内容一致以后才能够开始绑扎。

在开展钢筋捆扎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注意:首先,需要搭接的钢筋末端与捆扎弯折部分的间隔应该超出钢筋直径十倍距离以上,避免接头部分与最大弯矩处重叠;其次,在钢筋拉力较强的部分,可以将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尾部作为弯钩,而二级钢筋却不能这样做,在钢筋搭接位置,要用铁丝将其中间与两端扎牢。
        3.2 模板施工技术
        钢筋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模板施工。模板施工中包含模板的搭建与组合,是为混凝土浇筑工序打基础的部分。搭建组合后的模板是混凝土浇筑的模壳,其位置、尺寸直接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形状、位置和尺寸,所以模板的搭建和组合是混凝土浇筑前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在模板搭建前,要对模板进行复验,确定其强度、平整度、光洁度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在模板搭建时,要注意支撑模板,保持其稳定和位置正确,避免出现因模板松动或产生位移导致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过关。总而言之,模板的搭建和组合是混凝土浇筑的基础,模板稳定性能够满足工程施工标准,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质量,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3.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要点分析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预先检查好钢筋混凝土模板,只有模板铺设的符合条件及要求,才能在加入钢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后形成密实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有保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浇筑结构的均匀性,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结构的边角等区域,要积极开展振捣和压实工序提升钢筋混凝土成品制作的质量。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以具体的结构特点展开循序渐进的工作任务,每一层的浇筑厚度都必须在振捣器的辐射范围内,坚决避免旧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层和新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层出现不必要的分层。
        3.4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施工缝应当尽量的留置在一些方便施工作业,同时结构受到相对小的剪切应力作用的位置处。对于施工缝位置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中,要求当混凝土的强度值超过1.2N/m2时,才能对施工缝表面所留存的水泥薄膜加以清理,同时对一些松动的粗骨料以及柔软的混凝土加以清理。然后对其进行润湿以及清洗,再用水泥浆或者和混凝土所用材料比例一致的砂浆进行抹平处理。然后,才能对施工缝进行浇筑施工,并确保振捣的均匀性与密实性,这样才能保证新旧混凝土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5钢筋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完成钢筋混凝土施工之后,就必须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比较常用的养护方法包括了薄膜覆盖、喷洒养护液、洒水等等,利用保温保湿的方式使混凝土质量得到保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混凝土裂缝问题[3]。但是在实际的养护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了,便于选择最适宜的养护方式,使养护工作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通过混凝土养护能够保证混凝土硬化过程的水分及温度达到要求,确保混凝土水化处于正常状态,进而将混凝土强度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使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及强度得到保障。根据以往混凝土养护情况来看,覆盖及洒水是最便捷的养护方法,能够实现对温差的有效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
        4结语
        综合上诉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实施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施工建设进程中,若想充分的保障其施工质量,就应当构建较为完备的管理体制,运用高品质的建筑施工材料,进而通过优化钢筋混凝方面的配合比等方面,来进一步确保其钢筋混凝土结构拥有充足的刚度以及平稳性,从而确保其工程施工质量合格达标。
        参考文献:
        [1]莫世生.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J].价值工程,2018,37(24):234-235.
        [2]李庆祥.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浅析[J].四川水泥,2018(06):299.
        [3]王瑾铎.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3):7-8.
        [4]汪国斌.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8(03):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