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3期   作者:王贤雄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所以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形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物理问题,并且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王贤雄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所以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形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物理问题,并且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12-01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对于一些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有相当的难度。如果教师没有办法运用良好的教学措施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心理,成绩逐渐下滑。而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并没有问题意识,所以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要点
        (一)学生
        教师需根据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的教学时,可为学生讲述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第一部电话的故事,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提问,有的学生提问道:“这台电话是如何让远距离的人们听到对方声音的呢?”还有的学生提问道:“是不是任何介质均可传声,要是没有介质是否可以传声呢?”在学生提问基础上,教师应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学习,在物理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档案。其中,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
        (二)教材
        为保障物理教学内容、学生思考方向及教师授课方向三位一体,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光的反射”教学时,可先给学生5—10min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鼓励学生思考提题,教师在讲解问题过程中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同时科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再如教师在进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时,可指引学生按照书本内容动手实验,通过累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期间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假设、提问,营建“生生互动”育人氛围,激活学生物理思维,在质疑、提问、探讨过程中碰撞思维火花,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达到科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三)生活
        生活中物理知识及现象无处不在,如彩虹现象中蕴含光的反射、折射原理,节日小彩灯连接规律中蕴含并联、串联知识,汽车轮胎纹理设计则反应摩擦的学问,为此教师可以生活为载体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进行探讨,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物理知识应用意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科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1】。



        二、问题意识在初中物理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在课堂中采用填鸭式教学、在课后采用题海战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学生則只能够通过被动的记忆和做题来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并没有主动性,所以学生也很难对物理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精神逐渐消失,创新能力也逐渐降低。所以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物理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物理学习的好奇心。
        例如在力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摩擦力有哪些作用?”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与摩擦力相关的物理现象,所以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教师的问题。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与摩擦力相关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能够对摩擦力更好地认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例如在生活中为什么下雪天出车祸的几率更高。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去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提出更多的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问题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只对学生的物理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教授,学生则很难真切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物理现象相结合。教师通过物理实验,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疑问、好奇心,使学生逐渐养成敢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将一些实验参数故意设定为错误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的实验结果出现一定差异。这就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的实验与理论不符,学生在进行积极探究时,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理论知识。教师也需要注重引导工作,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这个物理实验有一个步骤是错误的,看一看哪一位同学能够寻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物理知识在现实实验中的运用,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
        提出一个问题,要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困难程度要大得多,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年龄上和认知上都与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发展需求,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在可能会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教学部分多对学生抛出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不断训练中学会质疑的方法。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也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力学教学中可以将摩擦力与热力统一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播放钻木取火的相关视频。对学生抛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钻木取火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能够对这种物理现象产生疑问。在教学中也应当将摩擦力和热力相关知识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培养学生能从客观的角度与规律出发,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之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方法等方面出发,促使学生学会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史爱华.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84-185.
【2】牛宝元.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