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解析 信雪华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信雪华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就会大大降低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身份证号码:13012319781112XXXX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就会大大降低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对可能引发裂缝问题的因素加以控制,比如混凝土配比、温度与湿度等,从源头上减少裂缝的出现。裂缝施工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对策
        引言
        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问题,是相关建筑单位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裂缝的出现不但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美观效果,而且会对人类安全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因此,十分有必要认识到裂纹的严重性,并加大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研究力度,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必须从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入手,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将来有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混凝土的开裂问题,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工程材料,其本身具有非均质、收缩性等特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水与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制备形成。在施工过程中,温度、配比等都会对混凝土的稳定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与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结构受到变形、约束力等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气孔、空隙、轻微裂缝等质量问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裂缝还会逐步扩大。轻微裂缝的出现基本不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如果裂缝较为严重,甚至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不足。裂缝的扩大是混凝土受力条件的改变过程,最终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不足,诱发工程严重的质量问题。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过程来看,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轻微裂缝等处于安全范围内的裂缝是允许存在的。而严重的裂缝会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往往需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这时有关的工程人员必须严格对裂缝成因等加以分析,保证裂缝处理方式的科学性。
        2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
        2.1温度变化引发的裂缝
        一旦混凝土内外部存在较大的温度变化就会引发混凝土的变形,会在结构内部产生较大应力。造成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包括日照、温度骤降、水化热等等。日照主要就是指建筑主体等受到阳光强烈照射之后温度远超其他位置,造成局部应力较大而引发裂缝;温度骤降就是指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受到冷空气或者雨雪影响而造成建筑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内外温差较大而引发的裂缝;水化热就是指完成较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内外温差较大引发的裂缝。
        2.2钢筋锈蚀引发的裂缝
        此种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或者钢筋质量较差,从而造成钢筋表面氧化膜的破损,使得钢筋的表面受到侵蚀。因为结构内部钢筋受到锈蚀造成结构体积发生较大变化,对于周边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一旦应力超限就会顺着钢筋纵向产生裂缝。
        2.3施工引发的裂缝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裂缝是最为常见并且很难避免的裂缝,很多因素都会造成此种裂缝的产生,例如施工技术人员水平不足、施工过程中疏忽大意等都会引发混凝土裂缝。特别是对于复杂建筑工程来说,施工中存在着很多交叉工艺,并且很多工序需要通过大型机械设备来实现,若是施工中没有严格遵照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就会改变建筑结构,降低其承载力,从而产生裂缝。
        2.4养护不当引发的裂缝
        建筑工程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刚刚完成的混凝土始终处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若是受到天气影响在混凝土没有达到相应强度情况下水份已经流失,就会造成混凝土的硬化,从而造成较严重的收缩,影响到混凝土质量。此种情况下需要对混凝土实施必要的养护,可以利用浇水的方式来减少混凝土水份的流失,确保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时保持相应湿度。另外,在养护不当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很多位置存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从而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3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方法
        3.1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严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防护不充分的水泥,使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选用质地比较坚硬以及表面粗糙的粗骨料,使得孔隙率较小以及级配良好,从而确保混凝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碱性反应进行抵抗,进而避免混凝土中的粘土含量以及有害物质含量过高。此外,还需要适当地添加一些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2加强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并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需要在结构设计时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的收缩情况,有必要根据钢筋的数量来增加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虽然这样不可能完全避免裂缝的出现,但是裂缝的宽度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小,从而确保了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强度。为防止出现较大的裂缝,还应该注意形成水平结构缝以防止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性质造成影响。
        3.3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
        第一,建筑工程对于混凝土浇筑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一定要确保施工结构合理性,防止出现浇筑裂缝的问题。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来进行,同时要确保分层浇筑时不同层混凝土浇筑的有效衔接。因此一定要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浇筑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施工整个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将建筑工程结构作为整体考虑,制定出针对性的分层浇筑方式。在实施此种方案时需要逐层进行浇筑施工工艺,一定要确保结构覆盖范围的合理性。在具体操作时需要从相对较短的一侧开始浇筑,平稳的向长边进行推进。对于较特殊的情况来说也可以采用从中间向两侧/从两侧向中间的方式进行浇筑。此方案在具体实施时相对复杂,对于混凝土浇筑设备具有较高要求;可以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案,从底层向上逐层浇筑,逐渐完成其他各层浇筑。此种方案主要应用在结构相对适中、浇筑整体范围广泛的结构当中;第二,可以通过二次振捣法确保振捣有效性。通过二次振捣能够使得混凝土重新液化,这样就能够有效消除混凝土所具有的粗大骨料以及多余水膜,能够减少混凝土沉陷裂缝以及塑性裂缝的产生;第三,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对混凝土工程保温、保湿的控制,可以在混凝土表层覆盖保温膜来避免混凝土温度的外散,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的产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养护。若是混凝土的硬度以及弹性都比较小,那么在完成浇筑之后要立即实施养护,可以通过喷壶洒水的方式来进行,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提升混凝土浇筑工艺质量;若是混凝土的硬度以及弹性相对较大,那么可以在混凝土浇筑过后12小时利用喷水方式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
        3.4合理控制建筑混凝土的温度
        根据建筑施工区域的不同,早晚之间会有温差,并且某些区域比较明显,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如果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很大,也会产生裂缝。为了加强对这种现象的预防,减少裂缝的形成并最小化室内外的温度变化,应减小热区混凝土的厚度。另外,为了降低材料的温度,应采取降温方式降低材料温度,使混凝土成形。可以采用浇筑冷却结构方法,将冷水倒入温度过高的区域,从而减少阳光带来的热量,抑制物料温度的上升。在室内,可以将冷凝器管连接到管的冷却壁上。在温度突然变化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保护,以减少温度快速变化引起的永久磨损。因此,有必要对温度变化问题进行最终分析,以根据每个区域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建筑施工决定。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所在,同时提出了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技术。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对于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则永.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方法[J].四川建材,2018(06):18-19
        [2]田怀林.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方法[J].河南建材,2017(12):88-91
        [3]王水转.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裂缝预防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1):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