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对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所提出的人才要求也开始增多。在此情况下,中职院校应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形势,积极开展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转变传统的教育机制和方式,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其中,强化生产、教育工作之间的整合力度,培养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实践操作能力,为其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产教融合
前言:中职学校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采用产教融合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习平台,还能使得企业与学校之间密切合作,预防出现学生实践操作学习与岗位工作相互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职学校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应该重点采用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强化生产、教育之间的融合力度,更好地培养园林技术专业优秀人才。
一、产教融合分析
对于产教融合而言,主要中职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将产业和教学工作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相互支持、促进的目的,使得学校可以成为人才教育、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一体化的基地,创建企业与学校深入合作的教学模式,利用学校教育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通过企业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产教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打造完善的实践教育基地
传统的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校园内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实践操作项目有限,难以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导致实践教育工作水平降低。而在采用产教融合方式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可以和企业之间深入合作,借助企业的实践操作平台、岗位工作环境等,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直接接触园林技术专业的岗位工作,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认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中职学校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人才培养必须要和社会岗位工作相互联系,只有培养出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传统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虽然教师可以按照岗位需求培养人才,但是很难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岗位的前沿技术与专业知识。而在采用产教融合方式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企业的岗位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践教育指导,使得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接触到更多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技术能力,形成系统化的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工作水平。
三、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策略
中职学校在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采用产教融合教学法,应该遵循科学化的教育原则,彰显产教融合教学法的积极作用与优势。具体的教育策略为:
(一)理论与实践操作项目整合模式
中职学校在采用产教融合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教育特点,将理论与实践操作项目有机整合,打造出理实一体化的良好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方面,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合理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操作活动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学习实践操作技术,增强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岗位工作意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合作[1]。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园林植物识别的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植物的习性、园林施工中的栽培技术措施、园林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在学生对植物形成全面了解、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到企业的岗位工作中参观、实习,使得学生在企业的施工工作中对园林植物在园林植物配植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应用方式等形成全面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完成企业的实践操作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还需为学生提出相关的实践操作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习情况与掌握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存在不足,就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工作,确保学生可以系统化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与岗位工作知识。
(二)制定完善的生产性实训模式
中职学校的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采用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应该积极创建生产性的实训模式,将企业的实训基地作为教育基础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中职学校在建设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过程中,应该完善其中的教学功能、生产功能、培训功能与技术功能等等,将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生产实训基地中,使得学生在企业人员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能,掌握岗位工作知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2]。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园林植物识别》课程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园林技术岗位工作中常用园林植物的各种知识和植物栽植技能,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到企业的工作中调查园林植物、编写名称、记录植物在园林植物配植设计中的应用技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岗位工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岗位生产性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素养,满足当前的职业教育工作要求[3]。
(三)制定完善的季节联动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在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采用产教融合教学法,应该积极构建季节联动教学模式,按照季节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深入应用产教研融合方法、工学结合方法、教学研方法等等,按照园林行业生产工作的季节性特点,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和计划,确保教学工作的合理性。由于此类教学内容具有季节性特点,因此,在设计生产性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季节明确教学时间,除了生产性教学时间之外,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全面讲解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在生产性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岗位操作技能。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园林植物识别》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编制完善的季节联动教学模式,按照园林技术专业、岗位工作的季节性特点,将教学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季节性教学之前,为学生讲解各种常见园林植物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学习理论内容。第二个阶段就是园林生产季节中带领学生参与岗位实践操作活动,在岗位工作中学习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技能、园林植物配植设计等等,争取可以在做中学习、学习中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岗位工作素质。第三个阶段就是季节性生产结束之后,教师和企业的工作人员共同评价学生岗位工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就要开展进一步教学指导工作[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园林技术专业采用产教融合教学法,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增强人才培养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职学校的园林技术专业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产教融合的应用,制定完善的季节联动教学模式、生产性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操作项目整合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园林技术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梦雨,李成忠,张衡锋.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6):272-274.
[2]朱庆竖.产教融合的园林苗木生产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J].科技风,2019,5(24):20-21.
[3]刘冰,聂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9):64-65.
[4]孙燕,李成忠,周霞, 等.产教深度融合共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综合体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7,16(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