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刘良会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刘良会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的教,学生是否努力的学,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学生的自信,同时还能健全学生的性格,在学习之余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课程体系中,体育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上好每一节体 育课,当好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顽强的意志,为祖国培育出健健康康的智能型人才。
       
        一、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大都较差,只要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就会很 快转移注意力,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小学生们都很喜欢节奏感强的项目,在队列练习中,我们可以用吹口哨、拍巴掌、 说快板、编口诀等多种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边喊口令边练习,充分调 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这般,不是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练习起来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建立有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课上得协调而有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哪怕是一个动作、表情或眼神,还是一句话,都会影响他们对体育课的心理和态度。比如,当学生害怕尝试新动作 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 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能重新鼓起勇气,增强信心,相信自己也能做好。
        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上课不需要纪律,放任自流。而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氛围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游戏是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成多样、组织起来,生动活泼,竞争性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游戏教学。如我在课堂教学的准备运动中不限于单一的徒手操、也可以做些游戏。如采用“击圈中的人”游戏,男女各分成两组,在相同时间里,看哪一组击到圈里的人最多,多者为胜。


        2、利用比赛进行教学
体育课教学中从准备到结束都有竞争。运用竞争,可使那些枯燥无味的单一动作的教学变得生动活力。如“报数”我利用“扣分比赛法”,以组为单位进行报数。如果有一个错了就扣一分,错少的组名列前茅,然后根据名次进行奖励表扬。这样,枯燥单调的队形、队列教学就有趣味了,自然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出学生主动性,教学效果也就好了。
3、利用差别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体型、性别、素质、接受能力的差别,我们应运用这些差别,引起竞争。如我在教六年级接力跑时,让学生分为男女两组进行“圆圈接力跑”,男的在外圈、女的在内圈。这样男女同学一起比赛,一起竞争,教学气氛就很浓厚。设置差别教学,条件好的学生由于适当限制了他的优势、或者加大难度,这样就缩小差别,条件好的学生想获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个课堂教学也活跃起来了。灵活运用差别,就会使我们体育课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了。
          
       
        三、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减少随意性,要考虑学校场地器材、气候变化等实际情况,才能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同时要着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将教学内容引导到学生的心理上,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欲望,并且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浓厚兴趣才会长久延续下去,从而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注重评价方法与语言艺术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要时常以“表扬式”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体育老师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和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充满活力、铿锵有力的语言艺术去感染、鼓励、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让体育的课堂教学平实中见有效,有效中见提高,提高中见发展,发展中见辉煌。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邱云华.浅析当前小学体育的有效性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05). [3]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