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探讨冯芹兰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5期   作者:冯芹兰
[导读] 建筑工程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够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摘要:建筑工程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够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建筑工程行业受到更多重视与关注。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使得施工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通常会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将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以及断裂问题等更好解决。所以,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 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概述
        后浇带施工技术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为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浇筑钢筋混凝土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对底板、梁、墙等部位展开相应施工工作。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混凝土钢结构出现变形等问题,变形等问题的出现,对于建筑质量会造成影响。在后续建筑的使用中,影响建筑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会对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为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要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
        2对于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要求
        2.1沉降后浇带结合面要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
        沉降后浇带封闭后还要进行正常工作,事实上要全面重视结合面的处理,确保结合面粘结力和机械咬合力效果,以此提高施工的质量。从技术的角度看,影响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性能的因素有几个方面,结合面处理不当,则降低强度,不利于建筑的安全稳定。结合面粗糙度、混凝土强度均会影响到结合面的效果,如果结合面的粗糙度越大、新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那么,后浇带的抗剪强度就越强,整体效果则会越好。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处理,在混凝土本加固过程中,把结合面处理得粗糙一些,根据不同的条件,预留斜缝、阶梯缝或齿形缝,这样,后期施工时,其强度会有所提升,保证新旧混凝土能够形成整体。
        2.2沉降后浇带结合面要满足结构抗渗要求
        沉降后浇带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要全面重视这个环节,处理好结合面,一般设置在沉降差异较为严重的部位,比如说,高层建筑时,可以选择主楼与裙楼之间,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后期质量问题,使后浇带结合面更加密实,避免出现渗漏的问题。从技术标准上看,后浇带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涂抹界面剂可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抗渗效果,保证了建筑物的防渗能力,虽然界面粗糙度能够提高强度,但是不能起到抗渗效果,如果处理不当,反而增加了渗漏。
        3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严格控制后浇带施工的宽度以及间距
        在实际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结构具备较强的整体性,同时符合施工安全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功能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必须在实际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控制后浇带的宽度以及间距,从而尽可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对于一些具备有较大跨度的后浇带,还必须切割处理受力的钢筋,使其断开,进一步保障钢筋受力的均匀性。
        3.2确保后浇带施工后有合适的浇筑时间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于其中,弥补混凝土出现的裂缝,使得整个建筑工程具备较高的施工质量,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内做好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后浇带的基本功能。在混凝土后浇带施工之前,必须清理好后浇带内部的混凝土块等众多杂物,同时还必须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及时清除掉后浇带内部所积存的水分,从而防止过多的水分留存在后浇带内部而影响浇筑后的工程质量。为了有效保护后浇带,还需要及时清理后浇带施工缝中存在的垃圾。在后浇带施工缝处设置有防护栏,防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钢筋受到污染。一般而言,在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秉承着先低处、后高处的施工顺序原则,要保证先浇筑底板、再浇筑墙板处。还需要在底板的混凝土没有初次凝固之前,将墙板处后浇带浇筑上,保证底部不留下施工缝浇筑的混凝土,以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


        3.3后浇带施工材料选用
        建筑施工中之所以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因为后浇带施工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性能。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注重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品质良好才可保障后浇带施工质量。在实际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应采购质量合格经济成本较低的建筑材料。后浇带施工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施工人员要处理建筑结构中的缝隙,减少水分流入施工缝的情况发生。后浇带施工技术开展前,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特性选用拥有膨胀性能的施工材料。为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强度浇筑完成后会展开振捣工作,此时为加强振捣工作效率可加入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收缩膨胀等情况。
        3.4做好预设模板工作
        在后浇带浇筑之前,为了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根据图纸及施工方案做好预设模板的工作,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先预先设置好钢丝网模板,同时还必须保证网格具备较强的均匀性。这就需要在钢丝网模板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粗细、大小一致的钢筋材料,这样才能够保证钢丝网模板符合建筑物要求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程度,从而更进一步地保证整个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必须严格控制整个模板的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防止因为主楼以及裙楼之间的跨度过大而导致建筑物载荷量较大,从而减少构件以及钢筋的承载力,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5处理垂直施工缝
        后浇带施工时,垂直形式的施工缝有着更为苛刻的处理标准,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对其展开加固工作,减少混凝土漏浆、胀模等情况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人员要展开仔细的观察,初次凝固要应用压力水展开冲洗工作直到露出骨料,接下来需要清洗钢丝网。在上述工作中,为有效把控最佳冲洗时间,施工单位需要派遣技术人员展开实时观察,进而有效把控混凝土凝固时间,保障施工正常进行。
        3.6选择合适温度
        为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加强建筑物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在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展开混凝土浇筑工作。通常情况下,较为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温度是10℃。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施工人员需要把控收关时间,由于时间本身所具备不稳定性,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密切观察,但有时间限制,一般在浇筑完成两天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收关时间在清晨或傍晚,该时间段气温不高,可以避免干裂情况的发生。
        3.7保护后浇带
        在实施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时,应当对后浇带进行充分保护,以为后浇带施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对于底板式后浇带,可以于其两侧设置挡水砖墙,砖墙的高度要高于底板,可在砖墙的墙壁上涂抹防水砂浆,以避免后浇带出现积水状况。完成后浇带施工工作后,需要清理其表面,并将表面进行封盖,于后浇带四周做好保护。可将盖板放置于承台上,地下室的后浇带可进行砖砌保护。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保证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在实际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保证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势。同时,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中,要加强监督与管理。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以及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有效解决措施。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也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光伟.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4(02):71+74.
        [2]苗丽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02):84-85.
        [3]高如霞.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9):161-162.
        [4]徐桂圣.探究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6,35(03):149-151.
        [5]况勋华.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01):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