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和层高的影响研究高建波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5期   作者:高建波
[导读]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行的加快,大量的人群融入了城市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行的加快,大量的人群融入了城市,因此加快了各类功能的建筑物的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的地形地貌的分布特点、土质的特点以及光照、气候等条件的分析,对我国建筑的体型和层高做出了主要的研究。
        关键字:地形地貌;建筑体型;建筑层高;影响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 化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建筑在功能上也不断完善创新。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在供给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需以外,对精神层面、 文化层面以及安全防护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在对建筑的勘察、设计、施工时,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本文就地形、地貌对建筑物的体型和层高的影响做了浅显分析。
        1我国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域面积广,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均在我国分布,我国既有一望无尽的平原,也有高耸的青藏高原,更有世界第一屋脊珠穆朗玛峰。因此我国的地形地貌有属于自己的特征。我国不仅地域广阔,还拥有盆地、平原、丘陵、山地以及高原等多种地形地貌,自西向东成西高东低的趋势分布,并且将其划分为三大阶梯。在第一阶梯的区域范围内主要以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主,这里平均海拔较高,植被覆盖较少,部分地区常年都被冰川和积雪所覆盖,气候寒冷因此,在这一区域内进行建筑开发,施工难度以及工程造价都非常高,并且这一区域也不太适宜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所以较少开发。第二阶梯主要以高原、山区、盆地为主,这一区域内总体的海拔较高,但是与第一阶梯有着明显的差别,气候较干燥,在一些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润,较适宜人类活动居住。第三阶梯主要以一些丘陵及平原为主,平均海拔较低,气候湿润温暖,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在这一区域内的建筑综合性能较好。
        2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的影响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建筑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注重精神以及文化上的享受。一个好的有特色的建筑能够象征一个城市,因此只有将合理的内部结构设计与艺术的建筑外观相结合,建筑的体型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以往,我国主要以享、轩、阁、榭、窑洞、竹楼、四合院等旧建筑体型为主,时光的变迁使得建筑体型也随之沉淀发展。近些年,更是由于各种相关技术的发展,促使建筑的类型日趋多样化,并且其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自古至今不论是哪种建筑类型,在开发设计时务必要考虑地形地貌对建筑的影响。总的来说,我国东部地区的建筑一般都较高,逐渐往西会随着我国东低西高的地势特征而出现建筑较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和地形地貌有直接关系的。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的区域都存在气候环境恶略、地质环境复杂的情况,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投资较大、施工困难、维护不易,所以建筑的体型一般都会比较简单。在我国的中部以及东南部地区,气候海拔以及其他多方面的人居环境等都很适宜人类居住,这里是我国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因此建筑体型一般以高层建筑为主,这样既解决了人口众多但地域面积较小的矛盾,又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处在这一区域的乡镇级地区,其建筑体型主要以层高在10层以内的中层建筑为主。

对于农村而言,其建筑体型大部分已经由原来的平房转变为两层的独院小楼。在一些海拔较低、气候湿润但气温较高较闷热的盆地地区,会存在很多竹楼等建筑体型。对于一些平原地区,虽没有复杂的地形地貌,但也会有一些小的差异存在。从以上都可以看出,建筑的体型和当地的地形地貌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很好的掌握了建筑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在此地势影响下所特有的气候环境,才能够充分利用地势的优势,将其作为一种建筑资源投入到建筑施工当中,在满足经济实用以及各项建筑要求的同时,还能够使建筑很好的与所处地域融合。
        3地形地貌对建筑层高的影响
        建筑的层高通常除了按米来计量以外,还会以层来计。在设计建筑的层高时,是多方因素综合考虑来设计的。因此,建筑层高有着很严格的规范及要求。若层高达不到,再大面积的建筑都会给人以压抑、憋闷的感觉。但若是层高过高,又会增大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由此可见,合理的层高设计对于建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虽然地形地貌能够在占地面积小的情况下满足更多的建筑容纳需求,但是其并不是适合各种地形地貌。对于平原地区,由于这里地形地貌简单,气候环境较好,因此不论是哪种建筑都较适合。对于地质环境较差的地方,通常来说层高都较低。在地质环境较好的条件下,不同用途的建筑其层高也不同。那么,在一些大型的商场等超大空间的商业建筑中,其层高可以按照其功能需求做以合理适当的提高。对于工业建筑而言,通常情况下其占地面积都较广,因此在单层的工业建筑中,其层高一般不受影响和限制,可按需而建。若不是单层工业建筑,就要根据首层的层高来计入容积率平衡。不论是哪一种用途的建筑,在设计以及施工时都要根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来有针对性的设计施工,不能按部就班,勉强建设,要“因地制宜",形成建筑与周边地质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发展模式。
        4结语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各种功能的建筑物的建设不断的加大,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影响,所以我国建筑物的体型和层高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本文对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分布等进行的分析,以及对我国不同地区建筑物的体型和层高的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的地形地貌对于建筑物的体型和层高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筑进行设计时在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中更主要的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对我国建筑体型和层高的设计。通过前面分析可以得出,建筑体型以及建筑的层高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时,虽然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建筑主体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及实用性,才能满足建筑物的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泽民. 地域视角下的文旅特色小镇建筑风貌营造策略探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9.
        [2]王莲霆. 张家口建筑形态地域性表达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3]李晓菲. 鲁东地区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