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魏东超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魏东超
[导读] 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问题是国际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发展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摘要: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问题是国际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发展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分析节能技术中热能与动力工程,在根源上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废弃排放量,可以有效地提升能源的转化率,进而为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节能技术
        1影响电厂电能生产的因素
        在实际的电厂过程中,有许多连接,如果在一个环境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热冲击现象。重热现象主要与热能的再利用有关。当然,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在电厂的过程中,因为能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节能和环境保护,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非设计工况,这只会导致非设计工况的产生,其原因如下:一是锅炉运行的变化。由于锅炉运行不稳定,汽轮机运行没有一定规律性。锅炉运行可以实现热能的释放过程,它是改变热能的最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发电厂的生产。其次,储能系统的不舒适性影响着系统的非设计状态。由于电能的储存不是很适当,它对电厂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供电不稳定,限制了非设计条件的实现。第三,凝结水的工作条件装置不稳定。它是发电厂生产过程中气压变化的关键仪表,即在变工况施工中,由于凝汽器工况不稳定,生产结果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设备长时间运行,没有及时保养和维修,设备的运行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如果出现性能频率问题,频率的不稳定性会降低机械设备的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电厂的电力生产,影响了非设计条件。
        2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中节能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居民用电量也逐渐增大。在应用电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电力,当出现大规模用电时,会对整个电力工程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出现跳闸断电的问题,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用电质量造成影响。为了缓解这个问题,要根据电力政策,重视热能转化和供电工作的问题,加强研究与改进,对热能与动力工程采取节能措施,加强热能与动力的传递工作,提高工程发电的能力,避免发电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充分发挥热能与动力工程节能措施的作用。另外,我国现阶段生产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多,而对热能与动力工程采取节能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这个问题,满足生产发挥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模式,能够保证热能与动力工程顺利开展,实现节能环保的政策目标,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3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应用
        3.1选择科学调频方案
        制订合理、科学的调频方案是降低能耗的关键,目前,我国使用的调频设备主要是变-直-变的设备,这一设备具有调频效率高、造成的额外耗能少、运行稳定的优点,可以将热能与动力工程科学运用到电能生产之中,基于这些优点,对这一变频设备的使用应大力推广。要想保证热能与动力工程发挥自身的优势,就需要在与电网频率相结合的前提下制订科学的调频措施方案,这样能够使并网运行机组对其自身进行调节,进一步对外网进行相应改变,以此来确保电网的频率稳定。并网运行的机组也称之为一次调频,机组的负荷功率会随着频率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增加负荷时要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平衡调速器的过程中,使用一次调频能调节频率。在调节量的不断变化下,发电机组之间的变化也各有不同,所以,在选择一次调频时,也要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对调频方案进行优化或有选择地进行二次调频,这就会使发电机组中出现两种调频的方式,即手动调频与自动调频,这两种方式的出现对提高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以及质量有很大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发电机的运行效率,这一过程对电厂电能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十分有效的。


        3.2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锅炉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工作后也会排出一些污染物。如果仅对锅炉的污染物进行治理,那么锅炉在工作中所产生的热量就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使热能白白浪费。所以,在污水的处理时,可以将带有热量的污水进行科学的分配。比如将污水用于供暖当中,这样就可以节省在供暖的能源利用,而且把余热利用于供暖当中,可以减少污染,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另外,利用化学转化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包括燃烧、温热传播等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可以从中发现潜在能源,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预热,预热工作中需要进行热量转换,需要一定的容器进行,所以容易受到场地的限制。第二是用预热进行助燃,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空气助燃,一般在加热炉上进行工作,可以做到强化燃烧。同时,在锅炉工作所产生的热气可以利用冷凝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将热气转换成冷凝汽或者转换成水蒸气从而进行回收利用,提高锅炉的效率。
        3.3湿汽损失降低技术
        结合上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在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能量转换环节中,湿汽损失的产生极为常见,且难以避免。基于此,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损失,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引入相关节能技术降低湿汽损失是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应当从使湿气产生的不同原因入手,针对性的落实应对策略以完成湿气损失的有效减少,具体有:在设备中加设除湿装置,避免设备内部生成大量水滴;将加热循环装置引入热能传动过程中,以此减少湿汽损失;加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力度,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引发的湿汽损失产生。湿气的产生一般是由于温度差距造成。例如,在锅炉设备中,当动叶栅结束做功后,依托余下动能,蒸汽脱离机组入至凝汽系统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蒸汽所存在的余下动能且机组未能及时转化的能量为“余速损失”。想要更好的实现节能、降低蒸汽损失,则要实时关注仪表状态。一旦发现压力过低、或者温度过低的状况,必须及时进行温度及压力的升高。当温度较低时,会对液态水气化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做功效率产生阻碍,所以应对其温度予以保证。同时,还要尽可能维持做功的连续状态,并控制蒸汽的输出性稳定性,以此实现节能降耗。
        3.4及时优化产业结构
        在当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产业发展中,为实现节能技术的运用,应该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重点,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节能处理,改变以往行业的运行及发展状况。通常状况下,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应该做到:第一,实现产业能源构成的优化调整,及时引进环保节能的设备,通过工艺流程的完善以及环境污染的降低等,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运行及发展效率。第二,在工艺技术改造中,应该将因地制宜的技术运用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实现热能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通过空气机组热回收技术的运用进行回收热供暖,以实现热能与动力工程资源的节能运用。第三,通过设备的升级再造,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设备的使用性能,从而达到节能减耗的最终目的,充分满足当前产业中能源循环利用的需求。
        4结束语
        在热能系统的运营过程中,如果对程序运用不合理不仅不能达到节能作用,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投入以及资金投入。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热能系统上结合系统的运作,相关研究人员要不断改善开发,使节能排减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从而促进我国各耗能产业的发展以及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吸取经验和引进中外先进的技术,使热能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常曙光.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08:93+95.
        [2]张森.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9:156-157.
        [3]王耀杰.冶金企业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9,04: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