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邱家盛
[导读] 论文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加强安全自主管理的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当前各行业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要在运输上提供优质服务之外,还需要对自身的管理逐步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特殊性,其安全管理一直都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论文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加强安全自主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
        1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总体形势平稳,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以下从人员、设备设施、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1人员方面
        人员方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为生理、心理和技术三个因素。工作人员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列车司机违规驾驶,身体存在缺陷等风险;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安全意识淡薄、纪律性不强、心理素质较差等风险;由技术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员工专业基础较差、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造成的风险。非工作人员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乘客身体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等;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要有乘客乘车过程中心理障碍等行为造成的危险事件等;由技术因素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乘客缺乏相关安全常识导致的危险行为。
        1.2设施设备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许多的设施设备,包括信号设备、车辆设备、机电设备、环控设备等。安全运营必须以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前提,任何一个小故障都可能导致不安全后果,造成运营秩序不顺畅,甚至更严重的事故,所以设备设施的良好质量和稳定运转是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
        1.3环境方面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通常包括区间、车站公共区域、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区域的空气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和乘客致病,也可能会造成设备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外部环境包括极端气候灾害等自然环境和涉及极端恐怖组织等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人类难以改变的生产环境,如台风、暴雨、暴雪等对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的破坏。极端恐怖组织因素主要有人为排放有毒气体、爆炸、纵火等行为。
        1.4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运营风险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工作的漏洞。例如规章制度不健全,带来管理职责不明确、工作组织混乱等问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领导层责任心不够,监管不严格,员工在工作中违规操作等,这些都会增加安全风险。
        2.如何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管理模式方面为了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管理模式。首先,在进行管理模式内容制定时,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安全目标,并且将安全目标融入到制定的管理模式中去,从而达到预计的管理效果。其次,对于轨道运营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针对每个部门人员制定不同的责任制度,确保员工对自己工作正确定位,并保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比如,将相关安全责任落实到供电设备管理人员,保证其对于轨道内部的供电系统做好检查和维护,保证轨道的供电安全。此外,可以在轨道内设立群众意见箱,对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群众的意见进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同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对管理模式进行实时更新。
        2.2规章制度方面
        为了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乘客、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制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安全隐患在轨道运输中的出现。

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以轨道交通的运行为基础,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的行为规范纳入规章制度中,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
        2.3安全监督方面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明确了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最后需要完善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对于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的运行至关重要,保证了工作人员以及乘客严格遵守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完善安全监督制度,将监督工作明确到个人,对相关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并且让监督人员针对工作保持原则性,严格要求。对于相关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工作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并进行不定期监督工作。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全国轨道交通问题系统,进行不定期的交流、总结,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不断完善,避免安全交通事故的发生。
        3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实现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3.1加强轨道安全运输管理
        要想保证城市轨道运营与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制定完善的日常运营工作制度之外,还应该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这是保证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第一,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单位的各级党组织之间,应该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第二,要建立纪检监察组织工作机制,在进行重大决策时,纪检监察组织应该介入,监督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者的行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经营和管理决策符合法律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
        3.2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涉及范围广,网点众多,应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对于同一类型的网点不能有差异性,全部按照最高安全级别设定安全规章制度。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确定好安全责任人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所有操作都在监控下进行,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追,并将运输网点管理与HSE管理相结合,制定相关安全、健康、环保的多样化制度,突出管理重点,并充分吸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不违背安全规程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管理方式和方法,让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务操作和安全操作更加符合发展需求。
        3.3树立自主安全管理的榜样
        每一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网点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内容和管理特点,只有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将所有网点不断完善,做到制度健全。我们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在企业中选取表现优秀的网点作为榜样模板,并号召其他网点进行观摩和学习,然后进行自查自纠,找到自身的短板,并明确下一步自主管理的努力方向,克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中所遇到的困难。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表现好或者能成为榜样模板的管理人员要组织大家向其学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其他进步较大的人员也要及时给予嘉奖,以此调动全体人员对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综上所述,轨道工程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重点加强轨道工程质量管理,采取科学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证建设质量安全,这些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存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格式化管理[J].居舍,2019(24):17.
        [2]彭北华,永秀.基于量化风险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08):148-152.
        [3]岳君.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安全管理与实践——以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新通信,2019,21(13):194.
        [4]崔岩嵩,李世鹏.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范围内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J].施工技术,2018,47(S4):1058-1062.
        [5]王向岭,蒲伟,杨莅崇.政校企三方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8(06):99-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