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问题反思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 叶柳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棚户区改造得以大力实施,有必要深入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影响项目推进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与方法,优化棚户区改造的全过程。协调处理好棚户区改造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提高改造工作实效性。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棚户区改造得以大力实施,有必要深入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影响项目推进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与方法,优化棚户区改造的全过程。协调处理好棚户区改造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提高改造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
        1棚户区改造的原则
        1.1依法改造的原则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征地、拆迁、拆迁款支付等各环节都暴露出过问题。棚改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切实维护征拆户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各地人民政府结合当地经济状况、财政支付能力、政策的延续性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当地棚户区改造政策,为开展棚户区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只有在全过程中依法依规,杜绝人为或特例,公平公正地推进该项工作,才能最大得到迁改居民的支持,实现双赢。
        1.2科学规划的原则
        棚户区的改造都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状况,结合城市规划,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审慎决策的。改造项目按照成片改造、完善配套、疏散人口的原则,合理确定改造范围,明确主体功能布局、科学制定改造步骤和时序,按改造目标任务和计划,统筹推进、分布实施。从项目立项到实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是科学规划的结果。
        1.3注重实效的原则
        棚户区改造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区分轻重缓急,对百姓呼声强、社会影响大、城市功能急需配套完善的区域重点安排,实行连线成片有限改造。对于非集中成片地块,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有计划地纳入改造目标任务。
        1.4配套同步建设的原则
        坚持配套基础设施“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高度重视棚改新建小区的功能配套齐全、服务设施完善,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2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分析
        2.1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机制缺位
        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是提高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效性的关键要素。从实践来看,部分地区由于不注重建立高效的群众沟通交流机制,使房屋征拆部门所付出的努力无法精准向群众传达,而群众所表达的合理诉求也无法及时被有关部门获取,久而久之便造成了二者之间的隔阂,无形之中影响了有关部门的权威性及可信度,导致群众维权诉求活动不断,群体性上访问题频发,严重违背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初衷。
        2.2被拆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有待解决
        由于历史沿袭问题,棚户区的形成有着深厚的背景,棚户区群众大多没有固定工作,缺乏必要的经济来源。尽管棚户区改造完成后,彻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但其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生活习惯依旧保守落后,不能从根本上紧跟时代发展脚步,难以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变成真正的“市民”,造成了部分群众“安居”但无法“乐业”的尴尬局面。
        2.3项目配套不完善、功能有限
        棚改项目受征拆成本高、项目建设用地有限、安置人口多,资金来源单一等诸多因素影响。棚改项目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受到较大制约,为实现项目的最经济合理,项目配套设计都没有考虑任何余量的,且存在户型、面积等固定,房屋功能受限,新房先天就略有不足。项目征拆对象多,受征拆户个案影响,项目基本无法按既定的进度计划推进,资金的时间价值无形也推高了项目投资成本。

项目质量与投资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受各因素制约,项目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
       
        3棚户区拆迁改造的建议
        3.1持续强化服务理念,搭建与群众高效沟通交流的平台
        棚户区改造是新时代最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之一。要切实强化服务理念,真正将棚户区改造工程作为拉近群众距离、提高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途径。要摒弃传统的政绩观,避免借助棚户区改造项目而盲目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坚决杜绝轰轰烈烈的“运动式”“激进式”的棚户区改造。
        要探索建立高效沟通交流平台,畅通群众表达诉求与愿望的渠道,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意见,要认真分析研究,具备可行性的,要适时纳入;不具备可行性的,要及时做出正面答复。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中,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相关方案真正在阳光下实施,实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亲情拆迁”。特别是在拆迁补偿程序方面,更应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在补偿工作开始前,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介,及时了解被拆迁对象的想法,积极落实项目信息公开;在签约过程中,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相关工作进度;在征拆补偿工作完成后,要将整体工作向社会发布,以接受全社会的有效监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2建立多功能保障机制,推进回迁安置群众高质量就业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要统筹协调处理好诸多衍生问题,最重要的是就业问题。通过建立多功能的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推进回迁安置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减少因棚户区改造而产生的大量社会闲散人员,从源头上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几率,使回迁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成果,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目标迈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3 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改造项目的资金需求
        项目资金市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最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及项目指挥部也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应树立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投资的观念,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应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政策和强条,也应树立长远观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尽可能地减少项目投入运营后的二次投资和改造,真正做到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控制。因为在大部分的棚改项目中,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运营维护均为同一主体;在项目拆建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延期供地对项目建设成本的不利影响,采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合理组织施工,做好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效益最大化。
        4结语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各地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全面推开。本文总结了当地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能在棚改工作过程中,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持续稳定推进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焦小娟.关于棚户区改造安置方式的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290.
        [2]徐伟,刘家彬.城市棚户区拆迁安置补偿问题浅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01):57-63.
        [3]张威.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6,42(34):1-2.
        [4]梁浩.当前城市棚户区改造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紫光阁,2011(0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