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8期   作者:李中柱
[导读] 水工环地质是工程、水文、环境三种地质的总称,
        摘要:水工环地质是工程、水文、环境三种地质的总称,其勘测工作主要是对地下水资源、自然地质环境以及工程建设这三方面进行评价。水工环地质勘测对优化经济结构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也逐渐加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实际工作;应用
引言
        现如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扩大,资源紧张形势变得越发突出起来。新疆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当地的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导致熙然环境问题变得越发突出起来,为了实现新疆地区的持续稳步发展,必须要在工作实际,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与方法,基于这一根本目标,更应当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做好,进而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基本概念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综合地质勘察工作,包含了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综合勘察。由于实际的地质环境往往比较复杂,不同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地质勘察的进度甚至方向。因此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工作准则。相关的勘察技术也要根据应对的场景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整个地质勘察过程中对相关的一系列重要数据进行实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比较,及时对地质勘察方案做适当的修正,以确保地质勘察方案的针对性和匹配性。通常对目标地质勘察对象的相关数据收集主要涉及岩层中的基层岩顶板深度和所在地下水位数据,这些数据属于基础数据,将对接下来其他方面的地质勘察数据产生重要影响。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也被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技术也逐渐成为水工环勘察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比较典型的技术有RTK差分地理信息位置控制技术和GPS卫星地理资源遥感定位技术等。
2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现状
        2.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勘察操作中的挖掘面积和深度比较大,如果各项操作管控不当,则可能会对勘察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水体环境等造成不良影响。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如果勘察人员没有严格依据勘察标准,则会造成地下水被污染,同时还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情况,进而引发各类水文问题,不仅会破坏地下水资源系统,而且还会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2缺乏科学技术的创新
        现如今,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社会很多领域当中,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相关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而就当前新疆地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而言,虽然在技术层面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但是还缺乏创新性,给勘察效率与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实际,应用的技术手段还比较单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对提升勘察效果是非常不利的。
        2.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一,破坏文物古迹。在对部分区域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对于地质环境的挖掘深度比较大,如果探查不合理,则可能会对地下结构、文物古迹等造成损坏。第二,危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所需要的土地资源面积比较大,可能需组织勘察区域周边居民转移居住地,在勘察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中,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对水文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
3水工环地址勘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电法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电法的应用比较常见,通过将电法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中,能够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勘察工作的有效性。对于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电法,常采用高密度电法和激光极化电法两种技术类型。

其中,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阵列勘察方式,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只需进行一次布置即可,无需进行多次布置,可对水工环勘察数据进行自动化收集,同时点击排列多样化,可有效保证水工环勘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电法的应用优势明显。
        3.2GPS应用
        GP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受到广泛应用。GPS技术能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将地面位置信息传送到太空卫星,然后在卫星的功能作用下,精准定位地面位置信息,通过卫星在太空中的高速运转,将所接收到的信息通过传输台发送到地面接收设备中,最终实现数据传送。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引用GPS技术的原理是,对勘测目标进行定位,并向三台对应的卫星传递指令,三台卫星对勘测具体目标进行定位,三台卫星在相互交互的过程中会根据目标的具体位置建立三维坐标系,并将具体的信息内容传递给地面接收设备,最终实现目标定位。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在GPS基准站两台接收机的作用下,可以对水质区域进行测量工作。利用GPS技术能够根据测试现场的水质情况,在GPS数据采集功能作用下进行测量。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后,运用GPS数据转换功能对得到的测试数据进行编辑与整理,最终能够提供水质区域污染情况。从当前情况分析来看,GPS技术大多应用在水库及水坝、地下岩层及管道构造的水工环地质勘察中,能够对周围水质情况进行有效的勘察,并掌握水质环境动态,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3RTK实时动态技术应用
        RTK实时动态技术指的是一种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式,通过对勘察区域设置基准站,然后再将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接收机,由接收机确定坐标。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在应用GPS定位技术时,需对勘察数据进行再处理,而通过应用RTK实时动态技术,不仅能够实时获得勘察数据,提高勘察结果进度,同时还能够实现勘察数据信息共享,进而有效提高勘察工作效率。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对于RTK实时动态技术,可与GPS定位技术联合应用,通过对勘察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即可准确
        3.4RS计数应用
        RS技术也被称为遥感技术,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使用,主要应用于自然灾害防治与勘查,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RS遥感技术受到了重用,经过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发展为多源遥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利用遥感技术水工地质勘察人员能够得到详细的图像,近年来遥感技术在环境勘察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5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分辨率在0.1nm~0.2nm之间,通过将其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可以有效观察到超微结构下的数据,有效弥补传统光学显微镜的不足,保证水工环地质勘察数据的准确性,是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十分重要的技术类型。
结束语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对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加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内容,更对国家各项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更好地保护能源资源环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特别是当前资源紧张形势日渐加剧,在此背景下,应当对资源保护给予更多的重视,提高资源利用率。而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当中,应当将地质调查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彦杰.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153-154.
[2]冯帅,周磊.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实际情况及应对措施[J].南方农机,2018,49(16):240.
[3]李鹏.探究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具体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7):209.
[4]刘华.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6):91-92.
[5]宋宝业.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实践[J].世界有色金属,2018(04):194-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