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 杜东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杜东
[导读] 摘要:工程建筑管理是施工质量的良好保障,随着社会对工程质量不断提升高的要求下,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管理,时刻考验着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

        身份证号码:14220219710510xxxx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工程建筑管理是施工质量的良好保障,随着社会对工程质量不断提升高的要求下,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管理,时刻考验着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管理工作也在与时俱进。本文就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策略分析,消除质量隐患问题,在改革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有效管理;施工质量把控
        引言
        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建筑项目朝着新的目标发展。建筑工程中间的过程冗长且繁杂,对于施工质量有着极大的要求标准。近年来,建筑出现的质量问题使人们不得不加大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要对施工环节进行细节划分、个人职责、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等问题进行强化,提升企业收益。
        一、现状
        (1)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对于工程最后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监督部门仍在发展中,在施工的许多环节上缺少必要的监督。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因为工程管理不到位,施工期间失职等问题相继出现。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责任问题没有落实到个人身上,导致管理人员对工作职责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判定责任到底由谁负责。这种现象十分恶劣,不利于工程施工进度的进展。
        建设单位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不符合管理工作上的要求,这样下去工程项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建设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用来管理工程项目的部门,都是采用临时组建的方式,这样的临时组建,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度严重不足,无法针对工程进行管理的工作,极大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果。
        很多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采用传统的“分包”管理,这种模式和如今的建筑行业需求严重不符。不但不能对建筑工程明确的管理和规划,还会出现职责规划不清,推卸责任等现象,不仅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降低管理工作的质量,对建筑工程施工产生不良的影响。
        (2)现在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对于建筑的质量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涉及到各个专业领域知识,因此对于技术上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企业只想到控制施工环节,却没有考虑施工中出现的专业交叉情况,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加大施工难度。另外,在施工资金分配上,出现资金分配不均,还有中饱私囊的问题,令各工作间不能协调进行。施工人员多为外来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对于现代化的设备无法操作,严重拉低施工效率,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成本管理不加以控制也间接影响了项目的预期收益。
        二、策略
        鉴于建筑工程上的管理和对于施工质量的把控依然存在问题,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改变原有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发展,针对于此为建筑工程提出如下的策略建议。
        (一)工程管理
        (1)工程应该对于成本有明确管理,工程的成本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还会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合理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自身要有约束,养成管理意识,同时对于其他员工,应该加强培训,让其知道资源节约、科学预算对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性。在施工中对于各处都进行严格有效的把控,减少成本输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进度管理上进行分工进度的模式,将每一个施工环节落实到个体上,实行个人责任制的约束机制,并采取赏罚分明的方法,让建筑人员意识到自身在整体工作中的责任,使其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应做的工作。在施工之前。综合考虑员工素质问题,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管理的计划,具体划分等工作。在施工进行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对区域进行责任划分,工程的管理人员有义务及时发现施工中的突发情况和未能发现的隐患,针对发现的漏洞及时补救,加以整改。


实现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施工进度[1]。
        (2)监督管理对于工程项目是至关重要的。工程建设质量全面提升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现有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升管理水平。针对于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问题要着重地去监督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流程,严格执行,别让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对完工工程进行统一验收质检,确保工程质量。
        (3)在施工中会有“分包”的情况,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会涉及到材料供应和技术交流等工作,针对这些环节都要进行权责明确的划分流程。强化协调组织工作,禁止分包擅自将工程结构打散,建立起严密可控的的管理制度,控制工程的进度,不主观依赖个人能力,降低人为误差率。
        (二)施工质量的控制
        (1)施工设备质量把关
        建筑工程中施工设备众多,有设计机械和检测类的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合理应用对于工程建设质量是重要的保障。设备的来源大多是企业自己采购或者向外面租赁,因此,在采买租赁的时候对于设备要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机器能够在施工时正常运行,对于设备操作时间严加管理,不能让设备长期运作,劳逸结合,禁止疲劳操作,合理的管理设备对工人劳动强度起到改善,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企业对于设备要定期检修[2],不要马虎,这样才能用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施工建设。
        (2)施工材料质量把关
        建筑工程中,材料的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对于整体的质量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施工前,对于材料选取上,要尽可能选择品相质量相对好的施工材料,不要有偷工减料的行为,采买过程中,选择有丰富采购经验的人去完成任务,对于质量好,品质有保证的材料商家可以采取长期的合作方式。施工材料的优劣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材问题要加大重视。
        (3)施工技术改进
        施工工艺方案的设计的是否科学,与施工技术直接影响作用的,施工技术的好与坏直接反映在工程质量上,所谓的施工技术不是指工艺,而是对于施工的设计、决策等方面包含在内的统称。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是密不可分的,能带动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依靠施工技术能更加灵活应对突发事故、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4)施工环境的维护
        建筑工程主要施工场所都处于露天的位置,在施工过程中会遭遇暴雨、暴风、等天气的影响,这种情况对于施工人员、设备、建筑材料都造成影响,导致工期延后,恶劣天气对于项目的质量影响特别大,且会对项目造成持续性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施工也有影响,以前法律制定不完善导致政府插手干预工程建设,企业为了利益敢怒不敢言,粗制滥造出不合规范的建筑,严重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现在,法律逐渐完善,我们应该用保护自己的权益,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合理处置,正确对待各个方面的动态变化,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模式。
        结论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是需要实质性的做出改变的,而非喊喊口号就能轻松解决。是一项事无巨细,繁琐的工作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要科学合理加强管控,优化改革原有的旧体制,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云龙.浅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09):26-27.
        [2]郭胜英.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J].居舍,2020(09): 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