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水利局设计室 安徽省泗县 234300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其工程质量运行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针对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高效益的施工,随着建设市场规范的有序进行,施工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对施工企业而言,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这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生产目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和规程,并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以确保工程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拟建的刘圩水厂位于刘圩街西011乡道南侧,距离刘圩初中650m。厂区占地范围约3600m2,厂区地面标高17.57~17.71m,地形平坦。项目新增覆盖范围包括刘圩镇的潼南村、西马村、付圩村、四山村、张谷村、高渡村6个行政村。刘圩新增农村居民19756人,并网前戚水厂5218人,升级改造四山村、潼南村2个水厂人口5410人。工程合计受益人口30384人。根据《泗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016-2018)刘圩镇西、北区范围内共有高渡、四山、潼南3个未通水的贫困村人口9066人,以及部分贫困村外贫困人口1068人。
1.工程规模
刘圩水厂主要供水范围为潼南村、西马村、付圩村、四山村、张谷村、高渡村、前戚村,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为:30384农村人口(新增供水人口19756人,整合前戚村水厂5218人,升级改造四山、潼南2水厂5410人)。按《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规定,规划设计年限为15年,供水总规模为2200 m3/d。本工程属于Ⅲ型供水工程。
2.工程的建设内容
本次设计泗县刘圩水厂工程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水厂新建工程及配水管网工程三部分。
第一部分取水工程及输水工程,取水总规模为2320.56m3/d。
第二部分为新建1座供水规模为2200m3/d的净水厂。
第三部分为供水管网工程,其中新建配水干、支管199.56km,接户管约为234.10km。
2.1取水工程
取水工程采用管井取水。经初步物探在刘圩水厂的附近约500m范围内有能够打井的取水点。单井出水量为20~30m3/h。本次设计新打管井5眼,水厂内布置1眼,其他4眼布置在水厂的东部和北部距水厂500~1000m范围内。
输水工程:从取水泵站至净水厂的输水管网工程:输水管总长度为1660m,其中De250 90m,De200 440m,De160 130m,De110 1000m,管材为PE100。
2.2净水厂的工艺
根据刘圩水厂参证井水质取样结果分析,原水除铁离子超标,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标准的规定。针对原水的特点,原水净化、消毒处理后,出厂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本工程净化工艺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消毒工艺为二氧化氯消毒。
3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施工前的测量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对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对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测量工作的准确度直接关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果和质量。在施工测量放线工作中,施工单位要有专业的测量人员确定施工测量方案,并且对施工测量点进行精确的测量,严格控制好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线。施工测量控制网点要经过施工单位的复测校对,需明确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际确认标点埋设,若出现雨雪天气,雨雪天气过后要重复测量和校对。
3.2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都是决定一切的基本,水利水电工程也是如此。所以,想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控与管理。首先,施工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的质量及功能性要求,对所需材料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在这一环节当中一定要保证供应商的资质,坚决杜绝“三无产品”走后门的情况,一经发现必须要严格处理。其次,在引进材料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材料的具体信息,并对每一批的材料都進行严格的检测工作,保过样检、整检以及抽检,保证每一个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材料都是质量合格产品。另外,还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管理,不同种类的材料进分类管理,保证材料不会受到外界气候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证材料的质量能够符合施工标准,如若出现材料质量问题,坚决不予利用。
3.3技术管理
1)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填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目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4)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了解所负担的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5)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材料检验:工程所用的材料,要进行抽样检验,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工程质量。
7)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和资料查阅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档案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8)工程验收:在每项工程的各部位,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
3.4进度的把控
要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并结合施工方法说明,将施工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进行网络化处理,使施工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更加具体,进而使监理工程师可以更加直观的掌握工程建筑施工的进度。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针对那些相对滞后的工序适当做出调整,以免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除此之外,应注重收集工程建筑施工方面的资料和相关的数据信息,及时向业主通告工程的进度报表,要根据合同中规定的竣工日期来督促工程进度,使工程進度符合工程设计的安排。为了更好地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同施工单位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并根据实际的工程进度与进度计划向对比,使施工单位更加清晰的掌握工程进度的情况,并能够及时的对工程进度进行调整。
3.5质量监督管理
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现有的质量控制模式,施工阶段考虑到变更方案的类型,及时进行审核。只有做好监督管理,才能建立完善的反馈体系,发挥高效和快捷的科学指导作用。结合水利工程的养护和管控要求等,实施成本管理,以现有的规范流程作为基础,实现的是分项管控。结合施工特点和要求等,采用优质的技术形式,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人的管理控制也是关键,需要建立健全的是岗位工作责任机制,做好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建设人员提升质量意识。
4结束语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符合建筑需求,实现水利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和合同的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计划,使用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模式,实现施工工艺的科学性,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建成,孙承彦.浅谈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与工程质量,2015.
[2] 牛山林,雷楠,周丽.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