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6期   作者:夏坤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发展和深入,实现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变得十分的必要。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牙克石市供分电公司)
        摘要: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发展和深入,实现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变得十分的必要。本文主要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论述了传统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弊端,叙述了电力营销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现状没最后探讨了如何做好电力营销信息化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配网线损;精细化;系统
        1线损的主要内容
        在配电网线路中,发生线损现象主要是因为电阻损耗以及磁场作用下的损耗。电阻损耗是指电流在传输过程中,受到指导线、变压器和电动机的阻力作用;还有一种为电能受到导体电阻的影响,为克服它所产生的损耗;磁场作用下的损耗指的是磁场在运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损耗,因为变压器的运作需要依靠磁场来进行,电动机需要维持磁场运作,在维持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当电流通过电气设备进行转换时,会产生涡流,这也是一种损耗。这些损耗都与电磁运作有关,所以也可以称为电磁损耗。
        2传统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传统上,线损计算所需的两项基础工作,即建模(包含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输入,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工作量巨大。
        ②传统上,理论线损和统计线损计算采用不同模型分别计算,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对比分析。
        ③线损管理需要来自于多个业务系统的海量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目前只是物理地堆积在数据中心系统中,而没有根据业务主题或业务逻辑进行有效地整理和组织,无法支撑线损管理工作的需要。
        ④传统的代表日理论线损计算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无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⑤传统的线损计算软件缺少分析手段,缺少降损辅助决策支持。
        ⑥传统的线损汇总缺少自动化手段。
        3电力营销信息化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电力营销中的深入应用,配网的线损精细化管理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强大的、坚实的线损管理基础,配网相关信息无法及时并且准确的对丢失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治疗,进而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还没有得到非常充分的实施,很多企业还无法创造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配网线损管理系统标准,无法形成一个健全的线损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
        ③很多企业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线损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再配网线损还礼中的重要作用,线损管理职责不清,无法及时的处理和解决问题;
        ④缺乏监督约束严格的奖惩措施,线损管理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精细化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目前线损管理仍然无法从电网线损管理营销得到效益,无法起到支撑线的损耗的控制作用,从而导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线损问题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理和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的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益依然受到巨大的影响。
        4电力营销信息化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措施
        4.1建立和完善营销信息系统,对线损管理进行指导
        建立和完善营销信息管理体系,及时的对配网线损、线损异常的统计、单位的评估数据等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收集,从而为线损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保证线损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推进线损管理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将营销信息系统作为媒介,实现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2建立和完善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
        线损产生于输电、变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线损率作为衡量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规划设计、调度、运维和营销的技术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优化线损管理流程,消除专业管理壁垒,推动调度、运维、营销业务融合,解决专业管理中的盲点问题,实现线损管理相关业务和资源的集中运作和高效管理,充分利用调度、运维、营销等系统数据资源,打造以“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电网线损管理平台十分重要且迫切。
        线损管理工作涉及多个业务领域,横跨多个部门,牵扯多个自动化系统,所需数据来源众多,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线损管理系统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顶层设计,要建立一个线损数据仓库,为线损精益化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系统应实现理论线损和“四分”线损计算的模型统一,这样理论线损和“四分”线损的对比才具有可用性,才能准确地发现管理线损的薄弱环节。
        系统应以关口管理为主线,对购电、输电、配电到售电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电量管控,将目前“事后管控”式线损分析模式转变为“日监控、周分析、月总结”的动态过程管控方式。系统应支持线损计算所需运行数据的自动获取,实现理论线损和“四分”线损的在线计算,为实现线损深化分析应用奠定基础。系统应支持理论线损、“四分”线损的同比、环比、横向关联、纵向追溯、回归分析等分析手段,实时跟踪和分析线损的变化趋势、线损波动情况、负荷变动情况、线损异常情况等,实现线损的动态过程管控。系统应实现对重点线路、重点台区、重点用户的线损情况进行在线监控,实现线路、台区的线损异常快速报警,为快速改造高损线路、高损台区及时提供信息。系统应提供丰富的降损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为制定降损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4.3加强监督和考核,加大工作力度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要想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企业线损管理,从思想上加大对线损管理的工作,为实现线损精细化管理做好积极的配合。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加强相互制约和监督,从而促进线损精细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加大对线损管理工作的考核,将考核的结果与工资进行直接的挂钩,从而实现对线损管理的有效监督和约束。
        4.4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在配网线损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比较多的管理责任,因为管理体系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必须及时的分析信息化管理,根据目前的管理条件的要求,对管理任务进行执行。管理工作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对实际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影响,可以采取定期讲座的方式进行培训工作,对工作人员常规性的注意事项进行告知,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工作。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对整体管理机制有一定的影响,在具体管理阶段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做好一系列管理工作。此外由于当前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从实际情况分入手,掌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4.5健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首先需要人员健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全面分析线损情况,并且在同时进行售电量管理,在此过程中确定线损指标,监控指的是对抄表和核算情况进行监控,使得数据更为准确;不仅可以保证人员在抄表时有着高效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人员及时发现线损问题,并做处理;另外,营销稽查系统能对线损管理严格监控,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可以彻底解决线路异常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目前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满足具体管理形式的要求。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升和技能的培养,结合现状,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确保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仕儒.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198.
        [2]秦小强.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及降损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010.
        [3]尤智文.线损精细化管理在上海市区电网中的实现[J].现代制造,2011(6):68~69.
        [4]王鹏,陈琼.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及降损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