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大同市口泉供电公司 山西大同 037006)
摘要: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电网运行机制上的一种变革,是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推进“两型两化”,实施“两个转变”的关键举措,旨在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缩短管理链条,使企业管理水平满足电网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打破了电力调度控制和变电运行原有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能与人力资源配置。本文阐述了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过程、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的调整及优化。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资源;优化配置
1调控一体化模式概述
1.1电力系统中调控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基于社会各领域对电能供应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调控一体化管理理念,并将其付诸行动,实现电网调度系统与电网遥测遥控功能的高效结合,在原有电网运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目前,第5代电网调控系统是我国电网中最先进的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且功能全面,推动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但是调控一体化体制中的监测监控系统因为各地区差异在应用过程中采用的监控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同,如天津、大连等地采用集中监控管理模式;北京、杭州等地采用调控一体化体系。据统计得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网调度系统仍然以传统模式与集中控制管理模式为主,以上两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电能供应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
1.2调控一体化的模式存在的意义
第一,提升电网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在电网运行过程中,“运维一体化、监管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电网运行管理过程。在当今电网运行过程中,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监控人员、运行维护人员和调度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同时,根据监测得到的信息,也促进了运行维护与调度的无缝衔接,降低了停电事故的发生频率,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通过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还可以简化调度控制过程中的步骤,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析运行状态数据。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可以实现全程监控电网运行,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调整电网调度方案,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第二,提升供电质量。采用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后,可以帮助调度控制中心有效利用各种监测设备监测电网设备的事故信息、报警信息和运行状态,对设备故障进行准确分析。通过调整主变中心点、开关分合、调整无功电压、送电等多种智能化、自动化手段,实现电网远程运行,减少设备运行不良对供电质量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高质量的电力传输。
2电网调控一体化的主要技术
(1)建模层技术。为保障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电网从业者采用调控一体化建模层技术时,需考虑我国电力系统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客观评估设备状况,并及时上报和抢修发现的漏洞和问题。建模层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保障了电力系统的良好工作状态。(2)人机展示层技术。人机展示层技术是调控一体化的主要技术。当前,传统电力系统已无法满足我国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时代要求,如传统人机技术已无法良好地作用于电力系统和自动化应用。将人机展示层技术融入调控一体化技术后,可利用有效手段对系统的备份和合并等流程进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3)调度和监控技术。调控一体化技术中,工作人员需收集和检测电力系统反馈的信息,调控电力系统发出的信号。相关人员需及时有效地监控变电站内部设备的参数,对出现的问题、临时情况及紧急故障进行相应反馈和抢修。工作人员测控完毕后,需解析电力系统作业中的每个细节和相关参数,总结和反馈处理后的信息,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规划和标准进行调控。(4)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技术。调控一体化技术包括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处理等相关技术。数据处理完毕后将自动生成结果,并反馈结果。在调控一体化基础上,主机服务器和人工站可互相协作,归纳总结已知信息,分析监测的实际情况。
3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电网运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3.1资源配置的方式
3.1.1计划方式
计划方式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进行资源统管和资源的分配。计划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设立的,采用这种资源配置方案的前提是经济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由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商品货币的关系己经不复存在,价值规律也不在起作用,因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计划的方式,即资源要通过社会统一的计划来进行资源配置。二战以后,前苏联、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进行资源配置的,都是以计划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完成社会急需的重点工程项目。但是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也出现了统管取代竞争、配额排斥选择、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资源闲置与浪费等问题。
3.1.2市场方式
经济社会使用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前提是经济社会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整,政府只能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且不能用行政手段过分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开端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上的产品、资源等都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而且可交易产品的市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市场机制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信息调整生产,并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会出现失衡,会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3.2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电网运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结合地区电网实际情况,由调度单一模式转变为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合一模式,对相关组织架构进行调整,逐步达到最终的调控一体化模式。①撤销变电运行单位集控中心,在调度机构成立运行监控中心,由原来的“电力调度+集控站+巡检班组”的运行管理模式向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合一模式过渡,运行监控中心主要负责运行监视及远方遥控操作,具体业务要求与原集控站保持一致,调度组具体业务保持不变。②分析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在执行核心业务流程中各运行单位的职责变化以及操作风险变化情况,比较新旧业务流程优缺点。调度组与新成立的运行监控中心应通过技能培训、考试认证等方式,提升监控员与调度员的业务技能素质,监控员、调度员相互在运行监控中心与调度组进行岗位轮换。③运行监控中心与调度组合并,成立调控中心,设立调度组与监控组岗位,监控组按管辖区域划分实施监控。整个调控中心负责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性操作、系统监视及设备监视,调控值班具体分为监控(看)、分析与处理(做)两组进行,真正实现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合一。按照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合一模式调整后,电网生产运行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调度、控制、设备运行监视业务均高度集中到调度控制中心进行运作,设备巡视、维护及事故现场处置由运维班组来完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并不是单纯形式上调度、监视和控制业务的合一,而是设备运行集控业务转变、提升生产组织专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架构体系和技术支撑,将电网调度、监控业务有效融合起来,调控一体化模式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强,白玉竹,范爱军.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产业效应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7(08):162-168.
[2]刘铁波.研究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