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运维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系统;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数据采集
引言
目前现场作业数据分布在个人或分管手中,数据存储分散,无法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操作和数据的统一,实现为生产、巡检等相关现场作业提供方便的录入方法和统一的数据管理,进而实现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协同工作。
1新形势下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1.1当前形势
智能电网的推进改变了电信通信业的基本格局,无论是业务种类还是带宽需求等均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通信业务开始朝着多业务方向发展,业务贷款趋于大颗粒化,业务流向趋于多样化,业务数量的增加以及跨区域业务的开展对运维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信息通信网络融合趋势也在加强,在满足电力通信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节省了网络建设及运维费用,而且随着电力通信运维体系的日益完善,整体运维模式也势必会发生转变,从而确保运维的效率和安全。
1.2存在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区电力通信系统建设的时间和进程不一致,在通信网建设规模、网络架构、承载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势必会影响到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运维管理的效率,该类问题在传输网、业务网及支撑网方面均有体现,尤其是在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成后,机构和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将直接影响到运维模式。概括来讲,新形势下运维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其一,网络规划的不合理,降低了通信业务的安全性,对通信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其二,通信网络与信息的融合过程中忽视了二者的互补性,未能对整体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使后期运维成本得到增加;其三,运维管理机构在整合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全网运维的优势,垂直管理架构未能得到及时建立,网络统一管理和集中调度存在很大难度,使运维效率受到了影响;其四,管理制度落后,已经无法适应运维管理的发展需要,不利于运维管理方式的转变。
2系统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同时,为了深化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通信站移动运维系统。结合移动作业终端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语音识别,系统集成,信息采集等一系列技术为依托,将一系列高新技术整合到电力通信辅助作业系统中,降低现场人员工作强度,规范运维数据记录格式,进而实现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实现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和调度。
2.1总体设计
在开展巡视作业时,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调用移动作业平台服务器数据实时查看设备台账信息,并在巡视完毕后将设备缺陷信息和巡视报告上传至移动作业平台服务器。运维人员在内网PC上通过Web浏览器访问移动作业平台服务器审核缺陷信息和巡视报告,并将其通过模拟用户行为的方式写入到生产管理系统。从而打通巡检作业的完整业务流程,建立设备缺陷信息的关联,实现两系统间缺陷信息的复用与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录入,有效减轻基层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对接方案具备以下优点:(1)移动作业终端实时访问台帐数据,能有效减轻移动作业终端本地数据存储压力,同时还能避免因移动终端丢失而导致的信息泄露安全风险。
(2)通过生产管理系统对外暴露的数据接口回填数据至生产管理系统,能确保所有上传的数据都经过了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合法性校验,从而保证生产管理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3)用户在后台调用生产管理系统回写方法时在生产管理系统的登入界面录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移动作业平台服务器仅接受登陆生产管理系统的验证结果(本地不保留用户名和密码),确保生产和相关系统的信息授权安全性。
2.2模块设计及创新点
2.2.1移动端设计
在移动作业终端软件开发技术的选型上,充分考虑不同设备的兼容性,本系统框架主要包含五个层次,即基础平台层、应用支撑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实现层、展现层。其中基础平台层包括基础网络系统和硬件平台。网络系统基于内蒙古电力集团网络建设,是数据传输的唯一通道。硬件平台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应用支撑层主要包括中间件(应用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和支撑体系(安全体系、工作流引擎、业务体系、提醒机制、接口体系)。通过门户界面,重新排列功能菜单,实现操作界面个性化设置,方便用户操作,提高软件的易用性。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整合、分析处理,实现数据共享、文档形成以及可视界面的生成;业务实现层主要包括智能操作子系统、智能管理子系统、智能提醒子系统、智能结果子系统和智能语音录入子系统;展现层是由系统与用户交互的各个界面组成。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信息化项目的巡检和支撑工作的需求,本项目将语音交互技术应用到电网日常巡检工作中,采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提高查找文档、记录文档等工作效率。本项目对现有汉语词库进行了优化,针对现有语音识别系统对电网工作中用到的专有词汇识别率较低的问题进行了优化改进。本项目中设计了一款适用于电力通信项目领域的语音识别系统,可轻松在设备机房或户外高处等嘈杂环境中识别工作人员的语音内容,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员工的日常工作强度,全面提高电力通信项目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在移动端通过调用语音识别接口实现语音录入功能。用户在语音输入后,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内容,并将正确内容填写到对应的输入框中,方便作业人员录入数据。
2.2.2服务器端设计
电力通信辅助作业软件平台主站端的技术架构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即持久层、基础框架层、平台框架层。持久层主要负责数据持久化操作,对于平台的结构化数据使用非常广泛的MySQL数据库,并采用1主2从1备的部署策略,保证数据的安全;对于平台的非结构化数据采用Minio文件存储服务存储,该方式适用于大型分布式文件服务系统,在保证文件高效、高并发访问的同时保证文件安全、可控;基础框架层是平台运行的基础配置管理层,采用Jdk8和WebLogic来运行平台、使用Spring框架来解决项目中的IOC、AOP、TX需求,采用HTTP协议作为模块间的数据交互协议,同时基于UAP-SJZL框架来解决基础平台的数据管理功能,基础框架层是平台稳定运行的基础,对基础框架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平台框架层包含系平台业务模块中用到各类组件、各模块需要提供的服务器接口、以及模块中用到的工作流引擎等信息。
结语
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电力通信网运维模式也势必会发生转变,新形势下,只有全面了解当前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运维管理方式转变的方向,对网络规划和结构结构、业务和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流程和制度进行及时改进,才能使运维管理模式适应当前乃至今后电力通信网的发展需求,确保电力通信网安全运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始终体现了以方便用户操作为核心,以合理的数据分析为基础,最大程度上保障电力通信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华.浅析新形势下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方式[J].信息系统工程,2016(01):65.
[2]王瑜婷.探究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的思考[J].通讯世界,2014,24(8):114-115.
[3]陈家璘,周正,邵波,张勇.基于物联网的现场运维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J].电气应用,2015,34(S1):264-268.